[宁德水利]宁德市三管齐下严格落实“河长制”

02.06.2016  14:49

宁德市认真贯彻省政府关于“河长制”工作部署,积极推进河流保护与管理。2015年以来,通过流域综合治理,全市河流流域水质功能达标率为88.6%,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实现省政府下达水质保护目标,水质及水生态有明显提升和改善。

1、狠抓重点流域整治。认真制定年度整治计划,全市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56个项目,计划投资约3.3亿元,目前已完成52个项目。一是突出畜禽养殖污水整治。摸清闽江流域、交溪流域、霍童溪流域畜禽养殖业的基本情况,2015年全市关闭拆除1644个禁养区内生猪养殖场(户),消减养殖场面积38.74万平方,消减生猪17.3万头;关闭拆除260个可养区内生猪养殖场(户)(存栏250头以下),完成升级改造23个,正在实施升级改造58个,消减面积9.41万平方,消减生猪3.37万头。二是持续开展网箱养殖整治削减任务。积极开展网箱整治、督查,明确霍童溪流域为投饵类、施肥类网箱禁养区,加大淡水流域渔业增殖放流力度,恢复生态鱼群。2015年,古田县共扣压新制的网箱钢架552米,泡沫浮球50多个,制止6户新增网箱下水。三是加强工业污水整治。加大重点污水排放企业的巡查监管,塑料造粒企业实行全部停产整改。部署铅酸蓄电池专项整治工作,目前全市21家蓄电池企业,18家已关闭或搬迁,3家恢复生产。查处石材行业违法立案12起,扣分处理60家,发放整改通知书120份,对90家石板材及矿山企业实施停电停产处理,责成8家小型水电站进行水库清淤。四是突出生活污水整治。建成“六江两溪”流域1公里范围内的乡镇污水处理设施17个,完成6个工业园区污水集中治理。开展134个美丽乡村建设,创建13个美丽乡村示范村,生活垃圾基本形成了“村收集,乡(镇)清运”的长效处置机制,设立了中转站,由乡镇(街道)统一运至城关垃圾场或当地垃圾场处置。

2、推进水环境治理。一是加大推进流域中小河流治理,完成中小河流治理项目12条,总投资1.9亿元,综合治理河长40.8公里。完成交溪流域柘荣龙溪防洪工程治理,完成河流治理8公里,总投资1.2亿元。完成小流域综合治理20条,总投资4447万元。二是推动万里安全生态水系建设,加快九都镇霍童溪安全生态水系试点项目。该项目今年2月正式开工,治理河长约18.1公里,总投资3519.65万元,目前已完成投资3107万元,投资完成率达88.3%。其他河道根据具体情况,实施一河一策,规划“十三五”万里安全生态水系项目85个,治理河流长度1264公里,总投资19.16亿元。三是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和水土保持监督。全市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19.65万亩,超额完成省厅下达任务15万亩的31%。开展水土保持专项检查221次,发送整改通知书30份,依法征收水土保持补偿费1122万元。四是严厉打击非法采砂,开展涉河安全检查。加大非法采砂执法力度,全市开展联合执法专项行动37次,专项行动执法及巡查共出动执法人员2381人次,发出《责令停止水事违法行为通知书》70份,查处水事违法案件15起,立案15起,罚款26.3万元。开展涉河安全专项排查,全市开展安全隐患执法行动115次,出动执法人员1345多人次,依法查处涉河违章建筑2起,责成违法业主清运河道范围内的弃土弃渣4200平方米,拆除违章建筑面积270平方米。

3、落实机制保障。一是落实主体责任,做到有人管事,确定市政府三位副市长分别担任交溪、霍童溪、赤溪、古田溪、霍口溪市级河长,各县(市、区)政府相应成立河长制领导小组,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成员由县直相关单位和有关乡(镇)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组成,协调开展工作,督促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推进河长制全面落实。二是落实管理机制。我市与中国移动合作,开发以4G无线通信网络为基础,应用GIS地理信息系统和GPS地理定位系统,实现水利建设管理信息实时收集、制作及传输的水利信息管理系统(即“水利通”)。“水利通”通过建立河长河段长信息平台,将河道执法工作及河道管理信息化。三是落实考核机制,为进一步推进河长河段长工作落实,我市印发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实施方案,将河长制工作作为重点考核内容,列为各县(市、区)政府绩效考核体系。

昨日我省局部发生暴雨
受副高边缘以及低层切变影响,昨天我省出现分散性暴雨。据5月30日6时~31日6时统计,共有20个县(市、区)的37个乡镇雨量超过50毫米,其中武夷山市雨量超过100毫米为123.水利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