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 淬炼南安法院“精气神”

22.05.2017  18:08
  南安法院召开会议,部署开展百日清案攻坚活动。

  《诗经》有云:“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精神理念。在福建省南安市人民法院,匠心从来不是一个抽象的名词,而是体现在每个细枝末节的坚守。

  “一个法院一定要有自己的精气神!”南安法院院长林德育掷地有声地说,不少法官将自己比喻为司法民工、法律工匠,那么法院就是司法工厂,每一个案件都是司法的原料,每一份裁判都是正义的产品,法官只有深植“工匠精神”于内心,在司法实践中充分践行,才能打造出社会认同、群众接受的“好产品”。

  正是在这种精品意识的引领下,南安法院人在平凡的岗位中锤炼好耐性、韧性、心性,抒写着法院人的“精气神”。日前,该院荣获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状正是对此最好的诠释。

  ■亮岗履职

  每个流程都经得住“

  “您好,这些材料您拿好,去旁边窗口缴纳下诉讼费就可以了。”“这是起诉状的范本,您可以参照这个写。”热情的心态、诚恳的语言,来到南安法院诉讼服务大厅,感受到的是满满的暖意。

  “对于工匠来说,即使做一颗螺丝钉也要做到最好,法官为民服务也是这样。”林德育告诉笔者,诉讼是一枚苦果子,有的当事人可能一辈子就进一次法院,法官在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都要耐心专注、一丝不苟,容不得半点马虎。为此,该院从细节入手,对干警们的行为进行规范,让每个流程都经得住“”。

  在南安法院,干警们上班一推开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份份挂在墙上用红笔标注的裁判文书。“让这些有纰漏有瑕疵的文书亮出来,是为了警示法官对判决书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精雕细琢。”该院党组成员、纪检组长黄友昭指着院领导班子办公室走廊外的审务督察栏说:“不仅如此,我们还在法院里装满监控,定期召开全院干警大会,将平时发现的窗口服务态度不好、庭审作风形象不佳等问题以视频、截图的形式向全院干警公开曝光,鞭策干警自觉规范司法行为,改进作风形象。

  清一色制服的整齐着装、干净整洁的办公环境、程序规范的开庭断案……如今,在该院这已成常态。

  ■案件审判

  每个节点都经得起“

  “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工匠精神的核心在精益求精、追求极致。法律工匠的追求在于通过办好案,办精案,实现定分止争,和合安定的效果。

  “每个案件不仅仅关系到当事人的切身利益,更承载着不同社会群体的公正期待。法官要像工匠一样,从细处着眼,精雕细琢,把案件‘打磨’到最好,确保自己办的案件经得起法律、事实和历史的检验。”林德育说。今年来,该院紧扣司法改革要求,始终把办好案、办细案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开展了铁案工程,强化法官要在案件过得硬的基础上,进一步追求案件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相统一。

  同时,积极开展司法能力提升活动,完善业务培训机制,注重实践锻炼,要求每名法官每年必须开1次示范庭,提供经验交流平台,不断提升法官驾驭庭审、文书说理和公正司法的水平。

  被告人洪某故意伤害一案,被告人、被害人双方家属矛盾激化,都扬言进京上访。为了化解矛盾,合议庭申请延长了审理期限,多次动员双方当事人调解,并积极联系村委会、人大代表等社会力量协助调解,然而这样的做法却引起了两方当事人的质疑,认为是法院故意拖延判决偏袒一方。承办法官郑开育顶住了误解和压力,并拿出了多份法官与公安、检察人员深入调查走访和勘察笔录、村委会协助调解记录等证据材料和几份同类案件的判决,力求双方案结事了人和。直至审限届满前一天,案件终于有了转机,双方达成赔偿和谅解,被告人得以轻判,被害一方也弥补了损失。

  利器的铸成,往往要经千锤百炼,只有在无数次切磋琢磨、刻苦研修和反复历练之后,才能修成正果。2016年,南安法院以年受理案件2.5万件,一线法官人均办案283件的成效,实现了案件结案增幅大于收案增幅的效果,这意味着法官的办案节奏已经赶上了案件大量增长的态势,审判质效进入良性运行的轨道,法官们克难攻坚、努力拼搏有了开花的结果。

  ■营造氛围

  每个干警都守得住“匠心

  “对本案违法所得的认定,根据供述材料难以精确计算,但被告人对指控的数额并没有异议。”这是一起关于非法经营案的讨论。根据法律规定,该类案件必须判处罚金,罚金的标准以被告人的违法所得为基准,如不能计算违法所得,以经营数额来认定,案件承办法官谢希迎本可以据此下判。但本着有利于被告人的原则,她无数次翻阅卷宗,最终找出被告人之前非法经营的盈利计算方式,将违法所得精确到19127.23元,并据此作出了准确无误的判决。

  在南安法院,像这样爱较真的法官还有很多。他们工作中总喜欢跟法律较真,与案件事实较真,为的是求得事实的一步步查清,确保法律适用的准确无误。

  “这明显有扩大解释的嫌疑,与刑法上罪刑法定原则不相符……”“双方的举证责任分配问题,才是本案的关键。”这是该院每月一次的法官论坛,法官们都会把自己认为比较没有把握下判的案子拿到这里来讨论。不少法官经常为一个案件的是非判断、法律适用争得面红耳赤,通过思维的碰撞和对法理解释的“锱铢必较”,夯实了法学功底,实现法官技艺“日日新”、力争工作“零差错”。

  法律是一门技术,习法是一种修为。今年是张得意法官在美林法庭工作的第13个年头,全国法院办案标兵张得意法官坦言:“从银行考入法院起初很失望,经常加班加点和微薄的收入不成正比,总是觉得付出没有相应的回报。”他的话代表了很多初入法院人的心声,尤其是当前法院案多人少矛盾相当突出,“白加黑”、“5+2”成为法官的工作常态。而支撑他们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在基层司法的第一线的,恰是他们那颗无悔的“初心”、执着的“匠心”。

  而今,“匠心”一点点渗入到该院每名干警的血液里,成为了一种坚定不移的信念。2014年来,该院有42个集体和153人次干警获得各级表彰,涌现出全省优秀基层政法单位、福建省青年突击队、全省青少年维权岗等先进集体和全国法院办案标兵、最美劳动者、福建省五四青年奖章、福建省三八红旗手等先进个人。

  “荣誉代表过去,我们将行‘踏石’之举,务‘抓铁’之实,将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融入到司法审判的每一个环节中,让每一位法官都成为捍卫法律、守护法治的精工名匠,努力实现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林德育充满期待地说。 来源:人民法院报 责任编辑:林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