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创新工作管理机制 扎实推进社区矫正规范化建设
今年来,我市社区矫正工作紧紧围绕服务发展稳定大局,以制度完善、执法规范、机制保障、队伍建设为重点,不断加大社区矫正工作管理创新,扎实推进社区矫正工作规范化建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截止目前,全市累计接收社区服刑人员6515人,累计解除矫正4028人,现在册服刑人员2487人,重新犯罪率仅为0.12%,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一是完善制度建设。 根据社区矫正规范化建设要求,我市积极建立健全社区矫正衔接、管理、监督、教育等各项制度。完善手机定位、轨迹跟踪,启用人像识别系统。制定出台《南平市社区矫正居住地变更管辖争议处理办法(试行)》,进一步规范本市辖区内社区服刑人员因就医、就学、就业等原因引起户籍地与居住地不一致,发生居住地变更管辖争议案件的处置,有效解决社区服刑人员教育监管与工作生活兼顾两难的实际困难;出台《加强社区矫正重大事项报告(报备)工作的实施意见》,特别对如何妥善处置涉及职务犯罪(原职务级别为处级以上)、金融犯罪、黑社会组织犯罪等三类社区服刑人员的重大事项作出明确规定,有效防止因处置社区矫正重大事项失当而导致负面效应放大。建立健全检查督导考评机制,组织开展了社区矫正工作综治考评中期督导和年终预考评,检查结果当场反馈,通报当地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要求限期整改落实,推动各项工作任务顺利完成。
二是落实保障机制。 通过省人大代表议案和政协委员提案方式呼吁建立社区矫正经费长效保障机制,得到省、市有关部门的重视和关注,市财政局为此派员到我局专题调研社区矫正经费问题。目前,我市十县(市、区)将社区矫正工作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均达年人均1000元,解决了我市社区矫正工作发展遭遇的经费保障“瓶颈”问题。同时,积极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全市建成县级社区矫正中心7个、心理矫治中心10个,129个司法所统一规范设置了社区矫正宣告室,省厅新配发了社区矫正执法车发放到位,投入使用。各县级局为每个司法所配备一台工作手机,实现手机管理信息联动,实时监控到位。市级依托企业建成集食宿、教育、技能培训、救助为一体的“中途之家”,提供教育培训、就业指导、心理咨询等服务。光泽县创建六部门联动的“136”集就业指导、技能培训、安置就业、生活救助为一体的服务平台,共安置“两类人员”54名,《福建司法》作了专题报道。建瓯市三部门联合创办市曙光培训中心,采取融合法制宣传教育、心理辅导干预、劳动技能培训、推荐就业安置为一体的培训模式,首批培训“两类人员”30名。
三是规范执法行为。 规范入矫教育,在全省率先编辑制作完成《南平市社区矫正入矫教育宣传片》,发至各县级司法局、乡镇(街道)司法所,组织社区服刑人员观看谈感受,让社区服刑人员全面了解社区矫正管理规定,增强其身份意识和守法意识;规范入矫宣告,以规范社区矫正宣告室为抓手,统一全市社区矫正宣告程序,增强社区矫正工作的严肃性、权威性,目前全市已有129个司法所规范设置了宣告室;统一执法标志,在全省率先设计制作、统一使用《社区矫正执法证》,亮明身份执法,并出台《执法证件管理办法(试行)》,较好地解决了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入户走访调查、收集证据难和群众不认同、部门不配合的难题,彰显刑罚执行严肃性、权威性;落实执法责任,组织各地开展适用前调查评估案件质量评查活动,要求各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按照市局制定的《适用前调查评估案件评查标准》,开展案件自查,对自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市局进行抽查,抽查结果列入年终绩效考评内容,以此加强司法行政机关内部执法监督,切实提高调查评估报告质量,把好矫正入口关。截止目前,全市共出具适用前社会调查评估报告3863份,法院采信率达98%以上。社区服刑人员定位监控率达100%。
四是创新队伍培养。 通过组织现场推进会、实地业务观摩交流、网络视频教学、司法所全员岗位大练兵等方式对全市社区矫正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市局统一命题对全市司法所所长、司法助理员进行模拟闭卷考试,并从每个县(市、区)抽2个司法所的所长、司法助理员,分别在延平、邵武两地集中组织业务知识闭卷测试及信息管理系统操作测试,测试结果在全市通报。同时,注重抓好社区矫正工作领域的廉政风险防控,寓廉政教育于社区矫正业务工作学习中。通过多形式学习培训,提高司法所长素质,带动司法所全员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提升,使社矫工作人员明确社矫工作风险点,增强责任意识,从思想上筑起防腐拒变的防线,努力建设一支整体素质高、综合实力强,既能解决复杂矛盾又廉洁奉公的社区矫正队伍,为做好社区矫正工作提供强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