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新疆意识形态工作是重中之重 须推进社会世俗化

02.07.2014  14:34

意识形态工作是重中之重

新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刘芦梅:

面对今天新疆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最关键的就是要到人、管用、有效。

第一、切实筑牢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大力弘扬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形成根基雄厚的崇德向善的人民力量。理直气壮地讲党的恩情、国家的支持、全国的支援。做好重大思想理论问题的辨析引导,旗帜鲜明地批驳“泛突厥主义”、“泛伊斯兰主义”、“民族自决”、“高度自治”等错误观念。宣传教育要注意方式方法,要耐心细致、通俗生动、润物无声,让群众真正入耳入脑入心。

第二、坚决抵御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思想渗透。我们要深入推进“去极端化”和“一反两讲”大宣讲活动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实现教育宣讲全覆盖。加大文化市场监管力度,加强有关出版物的审读管理,坚决封堵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思想渗透传播的渠道和途径。要深入揭批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思想的罪恶本质,全力戳穿“圣战殉教进天堂”等歪理谬论。要强化网络主战场意识,抓紧落实“新新工程”,重点建设一批有影响力的民语网站,牢牢掌握网上舆论主导权。

第三、不断丰富各族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要以基层特别是农村为重点,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抓紧实施“西新工程”、“东风工程”、“天山工程”等文化战略工程,加快文化场馆建设,努力实现建制村文化体育场地设施全覆盖。加快建设“三大译制基地”,增加少数民族文化产品供给。抓紧推出一批主旋律的影视剧、文艺作品、优秀图书,特别是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少儿读物,真正让城乡各族群众听到广播、看到电视、读到主旋律的图书。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流动人口看电视难的问题。积极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精品的数字化、网络化传播,精心构建丰富多彩的网络精神家园。

以现代文化引领新疆社会世俗化进程

新疆师范大学特聘教授、社会管理研究院院长刘宾:

世俗化是宗教社会学中的一个概念,是指从欧洲文艺复兴以来人类的各种活动逐渐脱离宗教形态的过程。主要用来说明在人类历史的中古时期以后、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宗教在现实生活中逐渐失去至高无上、无所不在的地位,弱化了影响,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去除了主导一切的宗教权威和宗教色彩。“世俗化”问题已经成为当代解决人类社会的宗教与现代化进程关系的一个全球性重要课题。

世俗化是人类文明和单个“”的精神发展的一大历史进步。德国社会学家马尔克斯·韦伯曾经用“除魅”这个词来形容现代生活的世俗化。它标志着人摆脱了“”的观念束缚,实现了精神解放;社会实现了从“神本社会”向“人本社会”、“以神为本”向“以人为本”、“神道”向“人道”的转变。而促成这一伟大历史进程的要素是18世纪以来人类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新的科学技术的不断涌现和全球市场经济的繁荣。它伴随现代化产生,成为现代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因此,世俗化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重要标志。它所反映的是社会成员总体上形成了有别于宗教教义的一种新的、具有现实性的价值取向。

国内外学术界普遍认为,宗教世俗化是现代宗教发展的潮流。这非但不意味着宗教的衰落,反而体现了宗教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能力,使之能在新的时代高度上表现出自身随时代进化的现实意义。世俗化的宗教是宗教新的发展,它应当更贴近现代人的思想和生活。还有的学者认为,鉴于宗教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所以对于那些受到宗教很大影响的传统文化而言,宗教世俗化实际上也是“文化世俗化”、促进文化转型的过程。“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必然包含了引领“世俗化”这样一项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