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工业投资连续七月增长逾20% 产业聚集效应逐步显现

21.12.2015  15:26

  【亮彩数据】

  厦门工业投资连续7个月保持20%以上增长速度。1-11月工业投资累计完成318.04亿元,同比增长21.19%。

  1-11月,规模工业增加值累计完成1146.40亿元,同比增长8.2%;规模工业产值累计完成4580.60亿元,同比增长8.4%。

  1-11月,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实现业务收入806.4亿元,同比增长23.44%;物联网行业产值总额完成121.32亿元,同比增长15.03%,利润累计完成16.12亿元,同比增长20.61%。

  厦门日报讯(记者 李晓平 通讯员 张琪)最近,厦门相关部门公布的数据显示,当前厦门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达88.99,创历史新高,全市工业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培植支撑体系初步形成,产业聚集效应正逐步显现。

  厦门工业投资连续7个月保持20%以上增长速度,新兴产业投资项目加快,联芯、天马微电子二期、电气硝子、ABB工业中心、开发晶等项目已如期开工,1-11月,省重点工业投资项目完成年度计划102.29%,市重点工业和信息化项目完成年度计划96.11%。

  全市产业结构调整有序推进。今年出台了《厦门市实施<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关于促进工业创新转型稳定增长十条措施》等系列稳增长促发展政策,持续释放政策红利,引导产业结构有序调整。目前,优质项目正在向专业园区集中,科技创新园、生物医药园、清华紫光集成电路产业园等园区正加快建设。软件产业规模不断增强,成为厦门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全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预计全年将突破900亿元,位居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前列。

  创新驱动步伐加快,厦门获批全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高新企业对全市工业增长贡献突出,到11月完成工业技改投资225.03亿元,占工业投资70.76%。同时,厦门两化融合发展步伐也在加快,发展指数为90.49,位居全国前列,其中机械、电子、轻工、服务业的两化融合水平高于全国水平。

  服务民生是厦门创新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厦门信息惠民水平不断提高,由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牵头打造的统一实名认证服务平台荣获2015年微信城市服务最佳实践奖,“i厦门”惠民服务平台走在全国政务网络服务的前面。今年开通的“积分入学系统”服务2.4万多名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社会综合效益达2500万元;“i车位”明年将扩大覆盖面,将停车信息延伸到小区,给市民出行带来更多便利。

  展望2016年及“十三五”工作,市经信局局长柯继安表示,将紧扣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精神,主动对接“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五大发展”,围绕“5+3+10”产业体系,研究和编制先进制造业、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10个“十三五”发展专项规划,构建布局合理、科学的工业发展体系。要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和生根型企业,实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程,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扶持力度,深入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打造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发展新业态,为“十三五”发展开好局、建设美丽厦门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