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季度 漳州规模工业增加值365.15亿元

16.05.2016  17:24

  首季度,我市实现规模工业产值1302.17亿元,增长8.5%;增加值365.15亿元,增长8.1%。规模工业增加值增幅位居全省第二位。在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不利情况下,漳州工业运行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有效促投资 限下转限上

  1-3月,全市新增企业数达到134家。其中,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9家,位居全省第二位。

  项目建设是我市重点工作常年不变的主线。今年,我市计划实施建设197个重点工业项目,一季度完成工业投资214.46亿元,增长2.1%,保持了稳定增长。

  在实施过程中,我市加大民企招商力度,对现有主导产业做到“老的不能慢,旧的不能没”。超前谋划一批战略性工业项目,挖掘一批主导培育产业核心,补环、延伸重大项目,重点推进古雷炼化一体化(一期)、锦江石化、金龙新能源大中型客车及零部件、福欣特钢不锈钢冷轧等一批大项目建设,力促其落地开工和按时序进度推进。

  发力供给侧 促转型升级

  围绕供给侧改革新要求,我市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不断发展壮大重点产业。一季度“4+4”产业产值1020.38亿元,增长7.1%;增加值282.84亿元,增长7.4%,拉动规模工业增长5.8个百分点。

  突出加快产业融合,特别是加强工业与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业融合,重点打造三大电商平台,支持建设一批物流节点、综合物流园区和物流配送中心。

  开展技术改造专项行动,一季度完成技改投资81.34亿元,将傲农生物科技、梦娇兰日用、一帆新能源装备制造、猛狮新能源科技等66个项目纳入省级技改重点项目库,进一步释放创新驱动“乘数”效应。

  政策不睡觉 落地见成效

  不折不扣落实国家、省、市一系列稳增长政策及我市刚出台的《关于有效降低企业成本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助力企业稳增长、降成本。

  资金方面,市级应急周转金增加到3亿规模,并简化审批流程,最快1天就能获得申请。

  技改方面,对被确认为科技型企业且技术创新项目已形成生产规模的、对重大科技成果在漳落地转化的、对列入市级重点技改项目库且投资额在1000万元及以上的分别给予补助。

  供电方面,进一步落实工业企业增产增效用电奖励,实行直供区龙头企业、高成长企业、省级工业新增长点项目企业调峰生产用电奖励政策。

  督查在一线 帮扶稳增长

  我市继续深入开展“追问题、解难题、促发展”活动,由市领导挂钩53家产值超10亿元企业,春节期间摸排企业生产计划,要求“轮休不停产,奋力稳增长”。

  节后,市各套班子领导立即带队深入企业一线督查调研,现场办公协调生产中的要素保障等问题,及早谋划春节后复工计划,确保正月十六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达80%以上。继续推动“古雷损失全市补”,突出抓好龙海、芗城、长泰、台商投资区等重点工业县区,组织好企业春节前后生产安排,为完成一季度工业指标打下良好基础。

  ☉闽南日报记者陈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