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推动工业互联网发展:企业上“云” 更好的启航

03.06.2019  16:06

  当前,互联网圈什么最热。答案除了工业互联网,无出其右。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无论5G、人工智能,还是物联网、大数据,最佳应用场景可能都在工业互联网上。“行业的下个风口”“互联网的下半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关键支撑”……在不久前结束的第二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专家学者和行业大咖们的观点也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工业互联网的热度。

  为了解我省工业互联网发展现状,不久前,记者到我省的福州、泉州、厦门等地进行了采访。

  不能否认,当前福建在工业互联网的两个着力点——平台建设和推动企业“上云”上,都取得了一定成绩。尤其是记者采访的福州、泉州、厦门三地,还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

  福州主要依托自动化和信息技术提供商、工业软件提供商中的龙头企业,打造“云平台”——这一工业互联网体系的核心,他们的特色是利用平台企业的能力,赋能上云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如中海创集团依托其全球首创的IAP OS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解决了异构工业设备标准化集成协同这一业界难题。在此基础上,企业联手浪潮、用友、昆仑数据等软硬件提供商,打造了工业互联网生态型平台“海创云”,在工业控制领域探索出了兼顾安全与开放协同的可行路径,吸引了电力、化工、矿山、电子制造等行业企业“上云”。

  与此类似的还有由摩尔软件建设的“摩尔云”,其将多年来在工业软件领域的成果开源、共享,吸引了国内近百家工业软件开发商、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商、智能工厂集成商,又间接带动了电子、铸造等领域的7000多家制造业企业上云,构筑起一个工业软件开发和应用的大生态。

  泉州的做法则是立足当地产业基础和县域特色经济,以行业龙头等为主要依托,培育一批面向特定行业、特定集群的行业级平台,促进企业互联、数据整合、资源共享、产业协同。

  采访中记者感受到,泉州这几朵“”目前更多作用于供应链环节,或许和真正意义倡导生产各环节互联互通的“工业互联网”有一定距离,但却是目前最抓住企业痛点,效果最显著的,企业上云意愿也相对较强。

  比如由一品嘉公司和中皮院晋江院联合打造的“鞋创云”,在帮助企业智能化改造、打通信息流的基础上,形成供应链协同作业、化工原料集约采购等平台,让“上云”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在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提升供应链管理效率方面获得感满满。同在晋江的辅城则定位“半成品解决方案、一站式服务平台”,通过开放连接企业ERP管理系统,实现上下游企业生产、采购、销售等事务的协同管理,效果显著。南安则整合当地石材陶瓷、水暖厨卫、家具生产、安防五金等传统优势产业,打造“泛家居联盟”平台,通过集采、直采等模式拓展企业客户资源,促进平台企业跨界融合,去年平台流量超20亿。

  为支持企业“上云上平台”,泉州还出台政策,按照服务费的30%给予上云企业补助,引导中小企业各业务系统向云端迁移,共享制造资源,开展供需对接、供应链集成、众包众筹等创新型应用。

  厦门在发展工业互联网方面虽然起步并不早,但走的是一条更务实、更专业、更有针对性的道路。

  记者在厦门采访时了解到,去年该市经过近3个月的调研,明确了解到厦门主流产业制造业和软件信息服务业企业都有迫切的上云需求。其中,制造业在云备份、云设计两方面的需求较明显;软件信息服务业则普遍缺乏云端软件开发工具平台。在此基础上,引进华为等公司打造厦门智能制造云和软件开发云等特色行业云。

  记者日前从华为方面了解到,其在厦门的“两朵云”项目于去年11月底签约落地集美。其中,软件开发云是集华为近30年研发实践、前沿研发理念、先进研发工具为一体的一站式云端DevOps平台,覆盖软件开发全生命周期,支持微服务开发、移动应用开发、IoT开发等主流研发场景,让软件开发简单高效;智能制造云则是给制造企业提供云上的CAD/CAE/MES/ERP等云化仿真、设计、生产等软件,提升企业效率、降低运营成本。随着“两朵云项目”的落地,华为在集美软件园三期设立了“华为厦门DevCloud创新中心”,组织线下团队,帮助和指导本地企业更好地上云、用云。值得一提的是,近期厦门市正联合华为等平台方制定支持上云的配套措施和企业申报细则。

  记者认为,无论是利用行业龙头的能力赋能行业内企业,还是结合本地产业特点找寻最适合本地企业的上云路径,抑或借助外力实现提升,都各有长处,值得互相取长补短。(记者 林侃)

【责任编辑:黄今】
福州市工信局出台配套方案 推进“三个福州”建设
  在近日召开的全市产业发展促进大会上,新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