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份巡视清单瞄准重点人群:一把手和基层领导干部

06.11.2014  01:24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巡视组已开展四轮巡视,涉及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7家中央单位、6家中央企业和2所部属高校,发现了一批领导干部涉嫌违纪违法的问题线索,形成了47份巡视反馈情况报告。

巡视是一把惩治腐败的“利剑”,也是一面审视当前反腐形势的“镜子”。细读这些“巡视清单”,有利于“把脉”当前反腐形势,为下一步党风廉政和反腐败斗争找准着力点。

锁定“高发区域”:工程建设、土地出让、矿产开发

翻开“巡视清单”,工程建设、土地出让、矿产开发、国有企业、政府采购、科研经费、民生资金等领域的腐败问题,几乎涉及所有被巡视地方和单位,堪称当前腐败问题的“高发区”“重灾区”。

因在工程建设、土地出让、矿产开发等领域存在腐败问题,被中央巡视组点名的地方和单位占到被巡视地方和单位的六成以上,反映了当前这一问题的普遍性。

巡视发现,近10个省份在国有企业、政府采购等领域存在腐败问题;而科研经费管理方面存在的腐败问题主要集中在一些部门、单位和高校。

民生资金本来是老百姓的“保命钱”,但在一些地方却成了腐败分子的“唐僧肉”。巡视发现,这一问题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虽不普遍,但性质恶劣,是当地干部群众反映比较集中、比较强烈的一个问题。

此外,一些地方在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管理、城市建设、环保科技、组织人事、政法系统等部门和领域的腐败案件也相对比较集中,其中有的地方违纪违法问题频发,有的地方腐败案件呈现增多趋势,有的地方还出现了“窝案”。

上述领域,特别是工程建设、土地出让、矿产开发等领域腐败案件易发、多发、高发,已经成为带有共性和普遍性的问题,必须引起各方高度关注。

专家指出,对于这些资金密集、利润丰厚、权力集中的领域,必须加强对相关资金项目的监督管理,并将其锁定为下一步反腐败斗争的重点领域,加强监管和问责力度,完善规范和制度建设,尽快形成不敢腐也不能腐的有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