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商川伯连续7年参展:带来的是产品,带回去的是同胞的心
川伯正在展示他的的秘制酱料。
福州新闻网5月19日讯(实习记者 陈萃)从第一次9平方米到54平方米的展位,连续7年参加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台商刘新川凭借“中国酱”的味道和独特口感吸引不少客人。“连续七年参会,通过这个平台收获不少,我从台湾带来产品,带回去的是大陆人民的心和感情。”刘新川说。
18日,在第十七届海交会台湾食品馆内,一家专做豆鼓酱展位前人潮涌动。这是一家专门做豆鼓酱的公司,与一般豆鼓酱不同的是,酱入口后酱香能够在嘴里持续半小时。公司负责人刘新川告诉记者:“我们公司坚持只做酱料,只有专心、专一才能做得更专业。”
每一年的海交会刘新川都不缺席,今年是参展的第七年头了。而变化的是,展位在不断扩大,从最早的9平方米逐年递增到现在的54平方米,从当初最角落位置搬到了如今最显眼位置。这一步步的突破与成功,都得益于刘新川对酱料制作的执着追求,受到消费者的喜爱。
“菜肴味道的好坏有一半取决于酱料,现在很多年轻人已经不知道这种属于中国酱的味道,我做了30余年的酱,对我而言,现在我最迫切的并不是赚钱,是希望通过海交会这个平台,加强两岸同胞的交流,将酱料制作的技艺传承下去,让更多年轻人知道这种中国味。”刘新川说到。
不少老一辈的人品尝到刘新川的酱之后,他们告诉刘新川,这是我童年的味道。这就是刘新川坚持下去的动力和原因。刘新川说:“这种酱制作起来既麻烦又费心,需要长时间的发酵酿制而成,所以不少商家都放弃了。但我一直坚持着,希望通过我的坚持,告诉我们的后辈,这是我们中国人的酱。”正是刘新川的认真与坚持,消费者对产品的认可度很高,有近7成回头客。
海交会这个平台作为两岸人民沟通交流的桥梁,不仅能够让两岸人民相互了解彼此,更促进文化的交流。随着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揭牌,海交会的功能不再仅仅是两岸的贸易交流,更是一个国际贸易的平台,给两岸经济融合带来新的契机。
刘新川告诉记者:“海交会对于我来说不仅仅是一个平台,更是联系两岸的纽带。我从台湾带来的是产品,让我和大陆同胞加深交流;但是我带回去的却是大陆朋友的心和感情。我很诚恳地邀请每一位大陆同胞到台湾做客。”
如今,两岸人民的心和距离都在不断地拉近。刘新川表示,大陆的确是一个很大的市场,也蕴含着很大的商机和潜力。正因如此,他才会对自己的产品有更加严苛要求。“两岸的合作,虽然目前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慢慢改进和突破,但是我相信在未来,会有一个完美的客商平台让我发挥。”刘新川对未来充满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