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健谈导演初体验:好像一天在天堂一天在地狱

29.09.2014  17:16

以前崔健用摇滚音乐来表达自己、认识社会。现在,这位“摇滚教父”逐渐喜欢上了电影。他说这么多年有过不少执导电影的机会,但他都拒绝了,因为他只愿意拍和自己音乐有关联的故事。崔健导演长片处女作《蓝色骨头》将于下个月上映,而故事起源正来自于2005年他推出的专辑《给你一点颜色》里同名歌曲《蓝色骨头》。

接受时报记者采访时,崔健谈起导演初体验,他说兴奋度超越音乐创作时,“感觉世界被我拥有!”但有兴奋也有失落,“就好像一天在天堂一天在地狱”。崔健自信表示,就像他那些音乐作品一样,这将是一部观众愿意看第二遍的电影。

专题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陈慧

崔导演的坚持——

掌握最终剪辑权

2010年就有崔健当导演的消息,他根据自己的一首歌创作了一部电影。按照现在电影制作的流程,没人想到这部电影真正上映时间是2014年的10月17日。

据了解,《蓝色骨头》慢在后期,过去两三年里,换了10位剪辑师,最终崔健亲自上阵,前后共剪了5个版本。这在名人跨界当导演的今天,实在有点“龟速”。毕竟郭敬明在不到两年时间里,拍完了四部《小时代》,韩寒用2个月时间完成了《后会无期》的后期。

崔健否认是过审的问题,还“较真”地分析,《蓝色骨头》不算慢,比如杀青戏比原定时间整整提前了两周,“这在其他剧组是无法想象的。”他认为去年11月影片作为主竞赛单元参加罗马电影节,已是完工状态。但崔健又补充:“公映前,还要再修改一些小细节。

崔健也否认是因为第一次拍电影,才如此纠结和要求完美。他说:“‘完美’这个词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我理解是某个阶段的方向。其实我做音乐也是这么个特点,经常是几天几夜做出来的东西,一下子就废了!”

上世纪90年代开始,崔健就与电影结缘,首次触电是在电影《北京杂种》本色出演;2001年在《我的兄弟姐妹》中扮演一位音乐老师;2007年执导短片《修复处女膜年代》;2009年执导了《成都,我爱你》的30分钟片段。他坦言这么多年很多人找他执导电影,自己也当过制片人参与了一些影片的创作和剪辑,深刻体会到一个新导演必须要掌握一件事。“身为导演,除了创作还要有终剪权力!没有这个权力,你的想法表达不出来,作品不会成为经典,只能变成垃圾。”崔健认为,拥有剪辑权,除了是尊重投资方,还可以避免新导演第一部作品普遍被诟病的“叙事不清”的问题,“我认为剪辑权在手最大好处,肯定能讲清楚故事。而且可以找人大量提意见,有建议也欢迎大家告诉我,后期剪辑能改。

只拍自己的故事

同名歌曲《蓝色骨头》诞生于2005年,直白的歌词构勒出一个都市青年在生活中的困惑。崔健说在自家录音室创作《给你一点颜色》专辑时,电影剧本也有了雏形,“我的剧本都是在录音室里写出来的,听着录专辑的声音写出来。”他透露,同一张专辑里《迷失的季节》也为影片贡献了故事,而另两首歌《小城故事》、《红先生》专属剧本,未来将成为《蓝色骨头》的续集。听起来,崔健创作的歌曲,让他有了拍电影的灵感。和电影圈渊源很深的他,此后是否会多拍些作品,拍些别人创作的好故事呢?

崔健回绝得很迅速,“我觉得要对投资人负责,他们看错人了,我不是能干好这件事的人。”他说:“自己的电影就像要呵护的小孩,我不是贪(图)做这个事(指当导演),而是我知道音乐和这个故事的关系,换了别人会做不明白,这个原因促使我来拍。这个故事你一放弃就是一泻千里,一泻千里的结果就是垃圾。”崔健说未来不会变成职业导演,早在过去就有电影公司捧着合约求合作,要求是一年拍一部电影,同样被拒绝:“就像做音乐我也不喜欢一年出一张专辑。我希望在有感觉的时候去表达,没感觉时就学习。

崔导演的幸运——

后制借鉴了几位大师的经验

如愿以偿拥有首部长片剪辑权的崔健,说起后期制作的收获,兴奋之情感染到采访的记者。“原先以为导演弄完前期,后期可以撒手。这次才知道,一个导演真正交出作品,得等最后的调色都完成。我以前拍的机会不多,本身对电影理解也不够,到后期剪辑真的能看见自己的不足。”崔健感叹,以前老听说“三分拍七分剪”,这次实际操作后学到很多东西,“我在剪辑时开始写旁白、写音乐、配乐,演员配音的时候还可以再创作,有很多变化。

听说崔健跨界做导演,有人猜他会提前做些功课,比如恶补些名导演作品。他就觉得,看电影不应成为目的性很强的任务,因为不愿过多参与社交活动,他私下最大兴趣就是看电影,小时候在部队大院长大的他,当年就看过不少“参考片”,不乏大师作品,新片里有关“披头士”描写的片段,就出自他小时候坐着车去隔壁大院看纪录片的经验。崔健承认,看到喜欢的电影,有意义的镜头会留意,“剪辑时会尝到好处,我这片子就受到了很多导演的影响,像昆汀·塔伦蒂诺的剪辑、马丁·斯科西斯的旁白、斯派科·李对节奏的把握和《教父》的音乐。

感谢杜可风“抛砖引玉

和其他名人拍摄首部电影一样,新导演崔健也吸引到诸多电影圈大师前来帮忙,摄影师是杜可风,美术指导是《梅兰芳》、《赵氏孤儿》、《一步之遥》的柳青,艺术总监则是第四代著名导演谢飞。崔健对杜可风的工作印象深刻:“他是全世界少数拒绝掌机人、亲自掌机的摄影师。他在现场更像是导演,也会发脾气,因为他不能忍受别人工作不努力。”正是杜可风的专业给了初次执导长片的崔健很大帮助:“我在后期剪辑时才发现,很多我没想到的东西,他都帮我拍到了。”第一次当导演,就有大师级摄影师助阵,记者感叹崔健好人缘,他回答:“我是老杜第一个内地朋友,我们在《北京杂种》合作过,他知道我要拍电影,第一个站出来说要帮忙”。

他之后说了实话,称请杜可风其实有过疑虑:“开机前我有点害怕,因为他太有名,会不会左右我或让我更失控?”通过合作,崔健改变了想法:“他特别会抛砖引玉,去调动我的述说力、表达欲。他会理解我的表达,同时给出他所理解的表达方式。”他举例说,有一场新闻发布会的戏,身为导演的自己觉得现场气氛的把握应该重于人物刻画,但杜可风认为应该抓人物。等剪辑时,崔健发现杜可风是对的。杜可风所拍的镜头只有一场因片长容不下而被后期删掉,崔健至今仍难以忘怀,“作为导演必须面对这种残酷的局面。

此外,许久没有在银幕露面的毛阿敏,也接受了崔健邀约,近乎本色地出演文工团团长一角。她回忆自己有天晚上接到了崔健从四川打来的电话,身为崔健粉丝的她,在没看到剧本的情况下一口答应出演,毛阿敏表示她要支持像崔健这样“一直是一个人在战斗”的艺术家。

崔导演的自信——

不怕看不懂,鼓励多看几次

挟着原有名气进军电影圈,外界对“半路出家”的新导演,普遍心理期待值高一些,尤其徐峥、赵薇、郭敬明和韩寒,一个个都交出亮眼成绩单。崔健对导演处女作票房有何看法呢?“在和发行公司交流过程中,我能感觉他们眼神里对我这次作品的肯定。所谓票房大卖,大家一开始追求的指标就不一样。我认为的大卖就是投资成本赚回来,有一定利润就够了。我也没想过要打破什么票房记录,好的影片体现在口碑而不是票房。

蓝色骨头》里讲述了两代人的三段故事,此前在罗马电影节参赛,有不少媒体观看,事后传出看不懂的评论,对此崔健回应:“有人看完后说摸不着北,那是因为前10分钟特别重要,人物交代信息量集中,这个时间迟到或走神的话,后面就全丢了。常规电影,你接个电话离场15分钟,回来还能接上,我这个电影难。”如果有观众真的欣赏不了,崔健认为不是因为叙事不清,而是风格欣赏问题:“就好像听流行乐的人听不懂交响乐,听交响乐的人受不了流行乐,我不认为谁高谁低。”而《蓝色骨头》在崔健心中,就是“交响乐诗”。

随着影片内地宣传全面铺开,崔导演有一个新的营销点子,和记者交流了一番:“我很遗憾没按电影质量计算的看片方法,现在是按人头售票而非人次,我跟老杜聊过,应该开创一种新的销售方式:给你双票根,三票根,仅限本人使用。毕竟不是每个人第一次就能看懂电影,就像我的歌、磁带,歌迷会反复听、继续买,电影也可以看到懂为止。

还有半个多月,影片就要在内地公映,回味起这次当导演的过程,崔健眉飞色舞:“拍电影的兴奋和做音乐的兴奋完全不同,更激动,感觉整个世界被我拥有。但失败的时候也会特别惨,爬得高摔得惨的感觉。”他坦言拍片时爽起来特别爽,但也有情绪低落时:“感觉深一脚浅一脚,一天在天上,一天在地狱,低落时会想我怎么干这么一片子?”见记者思疑,在过程中是否有巨大心理负担,崔健连忙解释说,作为新导演,有时遇到难关会有种挫败感,“我就想这个关不过去不行,得把它完成到我的理想状态。电影就像一个生命,要是不把它做透了,就像对不起这个孩子似的”。

崔健表示尽管当前电影市场有些残酷,但他不会做出妥协,也希望歌迷、影迷看完电影不会失望。

记者手记

教父脾气其实很好

江湖尊称崔健是“教父”,玩的又是摇滚乐,当天采访时,前一位记者小声提问:“您在现场被问一百遍问题时,会生气吗?”崔健脸上虽然没啥表情,语气却是柔和的,他说:“其实我的脾气一直挺好,有些人跟我接触后甚至会失望,说我的脾气怎么这么好。他们觉得我应该很沉默,或者一喝酒就骂街。其实我的性格、生活方式和大家想象的不一样。

成名以来,崔健慢慢被塑造成一代乐坛典型,连着装都有了固定模式。可就像外界以为他脾气不好实则不然,这位“摇滚教父”身上还有不少不为人知的生活细节,他说自己玩微信,会网购,他不觉得这是刻意为了贴近年轻人选择的生活方式,“我身边同样年纪的人都在这么做啊。

此时想起去年秋天,某土豪音乐公司在北京宣布将举办全国各大城市巡回的音乐节,压轴嘉宾是崔健。启动仪式是在一公园,未开场时,媒体和工作人员三三两两散在四处,聊得正起劲的记者眼角扫到“教父”突然现身,默默走到两米处的湖边抽烟,身旁没有主办方的工作人员簇拥,若不是经纪人在远处盯着,真没人发现这是崔健。

对了,采访中崔健愉快透露,他正在筹备新专辑,数量高达三张,推出的日子不会太久远,歌迷们终于不用伸长脖子期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