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安县仙都镇89岁老党员林乌番义务修路二十载
“年纪大了时间比较多,我可是闲不住,有空的时候就把门口这条路修一下,大家好走,方便乡亲,我心里也畅快。”近日,在华安县仙都镇先锋村团结小队前平洋,89岁老党员林乌番笑着说。
“我是1955年5月入党的。”谈起入党,林乌番记忆清晰。当年,作为村里的生产小队劳力主干,他被漳州市工程队抽调,曾参加某部队飞机场工程建设。
“在机场干的都是累活,全靠手抬肩扛,挖土、运土、填土、夯土等,经常干到双手起泡,为了比成绩,每个人都很努力。”林乌番回忆着,在机场的那几个月,由于肯干、表现好,他被工程队推荐入了党,并荣获三等功。后来,部队连长还推荐他参加修建鹰厦铁路,从事后勤工作。
“党员就得起带头作用。”在修建鹰厦铁路期间,工作地点常常在荒郊野外,党员的身份让林乌番备受信任,买菜、买米、送信、送饭等活儿都落到他身上,他的努力也得到了铁路队的肯定,并想把他留在队里,连手续都办好了,但县里舍不得人才,最终他又回到了家乡。
“作为党员,你不革命不应该。”这是林乌番在遇到困难想退却时,部队领导勉励他的话,影响了他的一生。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党员。”回到家乡后,村里修水电厂、建大礼堂等各项建设,都少不了林乌番的身影。
林乌番虽然已年近九旬,黑黝黝的脸上布满了皱纹,但精神矍铄。家里两个儿子早已成家,平日闲暇时,林乌番总喜欢扛上锄头,或是锄草,或是修补路面小塌方,或给路旁的水沟清淤等,义务维护着团结小队那条长达2公里的通往外界的必经之路。
“年纪大了,不要这么辛苦,让别人来修就好。”村民每当看到林乌番在修路时,总是这样劝说他。
“这可是村里的生活之路、致富之路啊!”老人回答说。
林乌番修路,一坚持就是20多年,用坏了好几把铁锹、锄头。“村里好几次说要给我些报酬,我都没要,国家为我们铺路都不要钱,我只是小小地维护一下,更不能要一分钱,何况我还是党员呢。”林乌番说。
因为有老人的修护,原本的泥路,从坑坑洼洼变平坦了,大家出行更方便了,老人也赢得了村民的尊敬。(福建日报通讯员 陈佳平 蒋敏学 黄阿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