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游90岁抗战老兵张文模的那一袋子宝贝
图①:张文模展示他的勋章。
图②:张文模保存了不少抗战老照片。
在鲤城街道南桥社区,兰溪公园正在建设中,附近老旧房子都已拆除,仅留下一处文保单位五帝庙及一栋临时安置房。90岁的抗战老兵张文模,单身一人,住在这栋老房子里。
年轻的时候,张文模与日寇浴血奋战、九死一生,现在老了,却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老人拿出自己珍藏的宝贝——一袋关于抗日战争的资料,用放大镜一个字一个字扫过去,思绪回到了曾经那血与火的光辉岁月。
张文模个子不高,但身板硬朗、精神矍铄。因为老人有些耳背,记者便将问题简写在本子上,老人每看完一个问题,都像启动了“记忆按钮”,声情并茂地讲述起来。
张文模是家中独子,早年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1944年,19岁的张文模在县红十字高级护士学校念一年级,他毅然放弃学业,弃笔从戎加入抗日队伍。“我的母亲很有大局观念,她说没有国哪有家,要去的。”回忆起故去的母亲,张文模十分感慨。他被编入国民革命军31军208师622团,成为一名迫击炮兵。
迫击炮兵主要负责掩护步兵,每一发炮火都要精准、到位,发完一炮要迅速移动,以免暴露自己,因此需要十分过硬的身体素质。“大半夜下雨,战场十分泥泞,我们要背着几十斤的装备,还要拉动几百担的炮车。”张文模说,这都不算最艰苦的,他记忆中,有一次在江西和日军打阵地战,连续打了一天一夜都没有停歇,不停地奔跑、装弹、发射……近30个小时,体力、精神消耗巨大,还是要硬撑着。战士们实在太累了,在枪雨弹林中轮流眯几分钟,马上投入新的战斗。
“当时在战场上,炮弹就在身边爆炸,不断有战友倒下了,可以说是在死人堆里打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的情景,太惨了!”张文模说。终于,日本投降了,举国上下欢欣鼓舞。第二年,张文模与战友兼老乡的王庆仙从上海搭乘民船,回到家乡。
张文模回乡便娶妻生子,育有一儿一女。可是好景不长,张文模26岁那年,妻子、女儿皆染病去世,令他悲痛不已。他种田卖菜,含辛茹苦赡养老母,把幼子拉扯长大。70岁,本可以颐养天年,可是儿子却因意外在岗身亡,让张文模老人再次经历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如今,老人已孤身一人生活了20余年,孙子每个月会寄来生活费。早年丧父、中年丧妻、晚年丧子,许多街坊邻居都不敢相信,平日里乐呵呵的老人,竟然有如此不幸的遭遇。
采访过程中,张文模没有流泪,他说自己的泪早已哭干了。他告诉记者,自己今天特别高兴,倒不是因为可以上报纸,而是一个人住久了,有人来看望觉得心暖。
张文模向记者展示他那一袋宝贝。有一张战友王庆仙为他写的抗战证明,有一枚金光闪闪的抗战英雄纪念章,有珍贵抗战老照片,有社会上送来的问候信件,还有两本名为《国家记忆》的书,是今年元月福建关爱抗战老兵群送来的,扉页写着“向抗战英雄张文模爷爷致敬!”老人说,今年国家要举行阅兵仪式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他特别希望能够亲眼去看一看。(今报记者 陈慧贞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