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福清三山镇 109口深井,为8万名群众“解渴”

18.05.2016  18:54

    10日,福清市三山镇沁前村南游自然村,随着村里最后一段水管接进家门,望着哗哗流淌的自来水,村民游福官眼睛湿润了,从这天起,他一家7口不用挑水喝了。这一天,也标志着三山镇为期6年的安全饮用水工程落下帷幕,8万多名群众全部告别饮水难。

        三山镇位于福清市龙高半岛中部,过去群众生产生活用水多取用浅井井水。近年来,由于环境变化等原因,造成了井水枯竭,解决缺水问题,成了当地群众的最大期盼。2010年初,这一问题摆上了三山镇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多方筹集2700万元资金,开始实施农村饮水安全项目。2010年以来,全镇陆续打出了109口深井,铺设各种口径PE管材43万米。

        “现在我们村再也不缺水了!”在三山镇上坑村会安自然村一幢新居内,75岁的村民高诚喜高兴地拧开水龙头。随后,他带着记者来到户外一处小水塘,说:“2014年政府没有打机井前,村里家家户户都是自己挖井,由于深度不够,一到5月份,有的井里就没有水了,无奈之下,附近村民只好挑这里的塘水。”记者看见,这处水塘面积很小,长满了水草,水体浑浊。

        村民高子华说,过去从5月起到10月都是枯水期,村里有钱人就喝15元一桶的桶装水,一桶也只够5口家庭喝一两天,没钱的人家只能挑塘水。2014年7月,镇政府帮助村里打了一口直径3米、深28米的机井,日出水量达500多吨,不但可以满足村里500多人生活用水需求,还能有水灌溉耕地。沿着村道,记者看到,村里100多亩农田都种上了各类蔬菜,长势喜人。

        在有7000多人口的沁前村,群众对缺水日子的记忆更是深刻。该村过去严重缺水,家家户户都备两个水缸,一个水缸装淡水,用于饮用;一个水缸装咸水,用于洗漱。百岁老人林美玉有7个子女,每个星期7个子女轮流一次给父亲挑水。在老人眼中,当时水比油贵!因为在枯水期,沁前村的群众要到1公里外的良棋村挑水,为了能排上队,村民们每天凌晨4点多就得起床。有时因为缺水严重,良棋村村民不让取水,沁前村村民只能“”水,两村还为此引发冲突。2014年8月,镇政府帮助沁前村打了7口深井,最深的达到100多米。

        告别饮水难,三山镇的群众都十分感谢两位退休干部,他们是三山镇党委原副书记林伯福和三山镇水利站原站长游书平。为实现群众夙愿,他们退而不休,几年来在全镇奔波,四处勘探水源。63岁的林伯福说,他接手安全饮用水项目时已经57岁,镇里为了让这项工作有持续性,决定让他继续做,他退休后就一直干下去。66岁的游书平说,找水源、打机井不是简单的事,因为不但要有水量,还要保证水质可以安全饮用。

        用水有了保障,村民们不但有了惬意的生活,还减轻了生产成本。薛国良是前薛村的紫菜养殖专业户,养殖了300多亩紫菜,过去没有水,他只好雇人挑淡水来冲洗紫菜,这项支出每年都在8万元左右。2014年,镇政府给前薛村打了5口机井,自来水管还直通海边养殖场。薛国良说,现在打开阀门就能清洗紫菜,不但每年可以节约8万元多元,而且方便又省工。

        解决缺水问题后,三山镇各村群众自发组织成立用水户协会,以保障水资源的规范利用。前薛村用水户协会会长吴章云告诉记者,过去都是一家一户自己铺管引水,一旦哪家水管坏掉,源头十分难找,并且水源没有过滤净化,水质没有保证。成立了用水户协会后,在政府的支持下,他们众筹资金铺设了新管道,杜绝了自来水“滴漏跑冒”现象,并且买来了二氧化氯消毒剂发生器,确保水质安全。“我们村的水源每个季度都要送检的!”吴章云说。

昨日我省局部发生暴雨
受副高边缘以及低层切变影响,昨天我省出现分散性暴雨。据5月30日6时~31日6时统计,共有20个县(市、区)的37个乡镇雨量超过50毫米,其中武夷山市雨量超过100毫米为123.水利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