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法院:老光棍娶越南媳妇 半年离婚状告媒人

08.08.2014  18:55
  “我不管,你们一定要赔偿我十万块,你们如果不赔给我,我就到村里把你们的丑事闹得人尽皆知!”王立山咬牙切齿对着同村的李氏二兄弟吼道。

  “你去啊,我们有什么丑事可以让你说的!”李氏兄弟中的大哥李明也不甘示弱。

  究竟是什么事让同村的乡里乡亲如此恶语相向?这事儿还得从一年前说起。

  花钱找的媳妇有个儿子

  家住武夷山市某村的王立山已经年近40了,一直是个光棍,家里人为了他的婚事着急的不得了。听说越南的媳妇勤劳又听话,2013年1月,家里人找到了同村的李氏兄弟。他们俩的媳妇都是越南人,看着人家的日子过得和和美美,王立山的家人马上拿出了55000元钱让他们帮王立山也找一个越南媳妇。

  拿了钱的李氏兄弟立马带着王立山奔赴越南。2013年5月,李氏兄弟给王立山介绍了一位年轻漂亮的越南姑娘小黎。相处了一段时间后,王立山对小黎很是满意,便将小黎带回武夷山登记结婚了。

  婚后的日子并不像王立山之前想象的那样和美:小黎的汉语说得不怎么样,只会说一些简单的词汇,沟通很成问题,可能是因为这个原因,小黎没过多久就一直吵着要回越南。但是没过多久,王立山发现事情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简单。一次争吵中,小黎嘴里无意间蹦出了“儿子”这个词,王立山百般追问,小黎终于说出她在越南其实已经有了一个三岁的儿子,就是王立山在她家里看到的“弟弟的小孩”。 这下家里可炸开了锅,好不容易花大价钱从越南“买回”的媳妇,没给自家生一个白胖小子,反在越南有一个三岁的孩子,别说家里的长辈,王立山自己也完全不能接受。于是,王立山与小黎在结婚半年后便办理了离婚手续。

  吃了亏的男方怒告媒人

  小黎如愿以偿地回了越南,王立山却越想越纳闷:自己花了那么多钱明媒正娶来的老婆,居然是个生过孩子的妇女,到底是哪出了问题?对,肯定是李明那两兄弟搞的鬼!想到这,王立山坐不住了,一纸诉状将李氏兄弟告上了法庭。

  这下李氏兄弟傻眼了:自己好心帮王立山娶了媳妇,虽然离婚了,但是好聚好散,怎么就怪到自己的头上来了?心里憋着气的李氏兄弟来到法院,和王立山一见面就吵了起来。

  “别以为我不知道,你们不就是专门做着买卖越南新娘的勾当么!”王立山言之凿凿。

  “你…你不要血口喷人。我们是做农民的,是你父亲请我们在餐馆吃饭,要我们帮你去越南找新娘的,你这样说我们,我要告你侵犯我们的名誉权!”李明气得脸都红了。

  “呸,就你还有名誉,他妈的给我找了个越南女,生过孩子就不说了,现在还跑了,你们他妈的就是两个骗子!

  “你说什么?当时也是你同意过后才带回来的,你自己又不是没有跟对方见过面,在越南你们双方都同意结婚的,还在越南办了酒,回国也领了结婚证,手续都合法,现在赖到我们头上,你以为天下没有王法了吗?法官同志,你给评评理!”另一被告李全拉着徐法官的袖子说道。

  “娶媳妇”的矛盾和平化解

  “大家都冷静一点,不要吵架。事情已经发生了,你们来法院是为了解决纠纷,把问题解决掉。”徐法官说,“我来帮你们梳理一下,你们争议的焦点是被告是否知道新娘在越南已经生育小孩,是这样吗?

  “哼,当时我在越南女孩家里就看到有个小孩,觉得她们很像,就问是谁的孩子,李明当时说是越南女孩弟弟的孩子,越南女孩并没有小孩。”王立山愤愤地说。

  “哦,是这样吗?被告你们说说看。

  “我是说过那小孩是她弟弟的,王立山起疑心时,我问过了女孩的家人,他们都是说是她弟弟的孩子,当时越南方面也提供了越南女孩的未婚证明,上面还写着用于和王立山结婚用的,还盖了章,领事馆也有认证,怎么还用怀疑?现在怎么会冒出有小孩这件事,真郁闷!”李明苦恼不已。

  “现在越南女孩已经离婚回去了,事情已经发生了,谁都不想这样,解决纠纷才是问题的关键。双方在这事上均有过错,王大哥你看,你本人是跟人家兄弟俩一起去越南的,也和越南女孩相处过,才把她带回来的,并不是说你没有见过新娘,他们就把新娘强塞给你,对吧,你自己也该担些责啊……你们兄弟俩,作为中间人也应该给你们的客户把把关是不是?你岳母家和越南女孩家在同一个村庄,现在社会开放了,未婚先孕情况也是存在的,如果当时多一点心眼,问问女孩的邻居,这事也许就可以避免了。人家当时也是欢欢喜喜想找一位合适的新娘结婚的,这本来是件好事,现在老婆吵着有小孩离婚回去了,他的损失也不小,大家赚点钱都不容易,你们又是乡里乡亲的,给他补偿一点也不过分……

  听了徐法官的话,两方当事人沉默了。

  大哥李明开口打破了沉默:“王大哥,这件事是我们兄弟俩疏忽了,对不住。”说着,拉起弟弟李全朝王立山鞠了个躬。

  一见对方这么诚恳,王立山的气也消了大半:“这件事情我也有错,毕竟乡里乡亲的,我也不想闹这么僵……至于赔偿,法院怎么判就能么给吧。” 

  最终,邵武法院依法判决李氏兄弟赔偿王立山6000余元。 责任编辑:曾还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