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6·18|高校成果展之高校协同创新中心成果展区

20.06.2018  13:22

  高校协同创新中心成果展区是为我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设立的专门展区,展区面积445平方米。外观设计紧密贴合“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主旨,以七巧板多板块拼接造型为创意主线,重点突出多方协作所迸发的无限创造能力与创新能力。

  高校协同创新中心成果展区汇集了来自13所高校28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的重点项目,集中展示近年来我省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和地方政府的深度融合及国际合作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标志性成果。

  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省康复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展示“认知康复评估与训练系统”项目。该项目汇聚海内外团队,历时10年共同研发,从感知觉、认知加工速度、选择注意、视觉注意、工作记忆、执行功能等多项认知细分领域对患者受损的认知功能进行训练,可有效改善脑损伤患者及认知减退的老年人的认知功能,提升他们的日常和社会生活活动能力,极大减轻患者的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团队领军人物陈立典教授,主要从事脑卒中后认知和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康复研究,是“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首席责任专家。

  福建师范大学“海西绿色生物制造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展示“营养品的微生物绿色制造”项目。该项目综合运用基因编辑、RNA干扰和基因沉默技术结合微流控高通量筛选,实现传统育种向精确分子育种转变,采用的核糖体工程育种技术和多尺度的发酵调控工艺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该项技术的应用使我省成为辅酶Q10、DHA、PQQ等新产品的全球主要生产基地。团队领军人物为黄建忠教授,长期从事微生物功能基因和工业酶制剂的研发工作,获国家发明金奖1项,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福建农林大学“菌草生态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展示“黄河菌草生态屏障建设”项目,团队领军人物为林占熺研究员。该项目在福建长汀、宁夏固原、青海贵德、内蒙古阿拉善等地开展菌草治理水土流失、治理荒漠化、防沙固沙、改良盐碱地、治理砒砂岩、矿山植被恢复及菌草综合利用等研究与示范,取得一系列成果。特别是在我国四大沙尘暴发源地之一的内蒙古阿拉善乌兰布和沙漠东缘黄河沿岸开展种植菌草防沙治沙试验示范,菌草种植100-120天后流动沙地全部固住,有关院士专家连续四年对项目现场进行查定,认为菌草固沙作用好,将生态和经济效益紧密结合,共有7项技术成果经专家鉴定达国际同类领先或先进水平。该项目为黄河菌草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持,为黄河流域生态治理开辟了新途径,对我国荒漠地治理和高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福州大学“海西环境与能源光催化协同创新中心”展示“新型光催化空气净化器”项目,该项目利用光催化技术所具备的低温降解污染物、无二次污染、广谱和长效等显著特征,以去除室内环境中的低浓度污染物,从而实现空气净化。该项目已成功实现市场化,2000年,第一批光催化空气净化器由福建漳州万利达光催化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投入市场,产品先后出口美国、欧盟和俄罗斯等多国。2011年起,随着工程中心新型高效催化剂的研发,系列换代产品不断投向市场。团队领军人物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付贤智教授,是光催化剂的设计与制备、光催化反应机理、光催化反应动力学和光催化反应器设计等领域的权威专家。

  厦门大学“医用生物制品协同创新中心”展示“原核表达类病毒颗粒疫苗技术平台的完善与应用”项目。基于该平台研发的疫苗具有生产成本低、产量大的优势,已成功开发并上市了全球首个戊肝疫苗,为全球戊肝防控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该项目首次成功应用原核表达系统研制出以世界上第一个商品化戊型肝炎疫苗为代表的一系列基因工程重组VLP疫苗,处于该领域国际领先水平。

  团队领军人物为夏宁邵教授,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创新争先奖、福建省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获等荣誉称号。基于在类病毒颗粒疫苗方面的开创性贡献,中心团队在2015年获得了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颁发的求是杰出科技成就集体奖。

  

 

“6•18”高校项目成果对接 签约总金额达14.1亿元
为加快高校科技成果转移和产业化步伐,教育厅
“6•18”高校项目成果对接 签约总金额达14.1亿元
为加快高校科技成果转移和产业化步伐,教育厅
科技点亮未来,第十六届“6•18”高校成果展等你来!
  “当科学家是无数中国孩子的梦想,教育厅
“6·18”高校成果展启动系列报道,三大亮点抢“鲜”看
    第十六届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将于201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