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南:“文创+旅游”助力传统村落腾飞

04.02.2016  12:59

   宁德网消息(张尚瑶 李永贵 张川闽 文/图) “古树高低屋,斜阳远近山,林梢烟似带,村外水如环”,就是似诗如画屏南县甘棠乡漈下村的真实写照。

  屏南是旅游大县,因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景区、国家风景名胜区白水洋、鸳鸯溪自然神奇景观而闻名遐迩,而漈下村更是屏南人的骄傲。

  冬日雨后,悠闲地走在古村落里,块状的青石台阶,斑驳的黄土老墙,和谐静谧的木拱廊桥,年久失修的水车,自在游弋的鲤鱼,聊天休憩的村民……很美,也很舒适。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就是屏南正着力打造的美丽乡村。”县委书记程树平说。

  眼下,屏南县委、县政府正着力通过引进文化艺术人才,在既有古村落的有利因素下,积极探索“文创+旅游”模式,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力争10年内,打造旅游人数达1千万以上的国际性文化创意硅谷和文化旅游胜地,践行文化惠民,给传统村落插上腾飞的翅膀,助力精准扶贫。

   传统古村落,历史“活化石”

  “屏南县无论从地理位置和文化资源上分析,文化创意产业都具强劲的潜质、看好的前景。屏南很多古村落的村落建筑保存完好,而且民俗民风仍然存在,这是屏南人民的财富,更是人类的瑰宝。我相信,屏南的传统村落会像白水洋、土楼一样熠熠生辉。”福建省艺术馆副馆长宋珍珍如是说。

  1月16日,冬日冷清的双溪古镇,这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传统村落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

  当天,屏南传统村落文创产业推进会在这里召开,吸引了数十名来自北京、上海、厦门等地文创专家学者参加。在参观完漈下村文创转型成果展后,宋珍珍发出上述感叹。

  目前,我省“中国传统村落”的数量共有125个,宁德市有31个,屏南就占了12个,其数量之多,保护之好,在全省实属罕见。

  传统村落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据史料记载,屏南1735年立县,人口近20万,但境内人类活动可追溯到三千年前的商周时期。在全县258个村落中,保存遗产丰富或传统风貌建筑较多的传统村落有120多个。双溪镇、漈头村、漈下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双溪社区、漈头村、漈下村、棠口村、长桥村、柏源村、北村村、后龙村、厦地村、北墘村、芳院村、寿山村先后进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还有省级传统村落11个。

  屏南不仅中国传统村落众多,而且非遗项目更是如明珠般璀璨,光彩耀眼。木拱桥营造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闽浙22座木拱廊桥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在我省12座中,屏南占了5座。屏南还拥有国家级非遗木拱廊桥传统营造技艺、平讲戏、四平戏、双溪铁枝。拥有省级非遗9项、县级40多项,拥有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万安桥、千乘桥、百祥桥、漈下建筑群。拥有省文物保护单位岭下广福桥、广利桥,双溪文庙、城隍庙,小梨洋甘国宝故居,漈头牌坊群,熙岭九峰寺。2008年,屏南被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传统戏曲)”;2015年,屏南被命名为“中国木拱廊桥文化之乡”和“中国民间武术文化之乡”,可谓实至名归。

  “这些文化资源都是我们发展文化产业、文创产业非常难得的基础。”宁德市政协副主席黄家盛表示,传统村落是乡土历史的活化石与经典的民间文化生态“博物馆”。每一座蕴含传统文化的村落,都体现着当地的传统文化、建筑艺术和人居空间格局,反映着村落与周边自然环境的和谐关系。它们是活着的文化遗产,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精髓和空间记忆,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宝贵资源和文化原点。

   依托古村落,打响“旅游牌”

  如何挖掘保护传承中国传统村落,打响乡村旅游新“招牌”,屏南做法棋高一筹。

  资金少、规模小、产业集聚度低、人才匮乏……传统村落保护方面存在的这些新问题,如何破题?

  令人欣慰的是,屏南文化遗产挖掘、保护、传承、申报较早,而且力度一直只增不减。早在2002年,屏南县就成立了地方戏研究办公室,专门从事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之后又上升为屏南县文化遗产保护和研究办公室,由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任组长、宣传部长任常务副组长。县委、县政府和宣传部几任领导,一直致力于传统文化的挖掘、保护、传承和申报工作。屏南文化遗产保护,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更让人惊喜的是,屏南十分重视传统村落的开发利用。即结合传统村落保护,建设美丽乡村,开发乡村旅游。特别是2014年以来,县委、县政府把传统村落保护开发,作为全县七项重点工作之一全力推动,并拨款100万元作为文创经费。县委主要领导多次表示,不重视文物保护,坐视文化遗产消失,就是“犯罪”。县委领导不仅说在嘴上,更落在行动上。由县委、县政府、县人大、县政协、县纪委等主要领导及其他县委常委,分别牵头挂钩一个传统村落,组织保护和开发工作。县委书记程树平、县长吴允明分别挂点漈头、漈下这两个工作难度最大的古村,给两村共筹集了2000多万元的保护开发资金,整治村容村貌和生态环境,修缮村落文物古迹,建设各种基础设施,为文创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可靠的基础。

  2015年,屏南克服“吃饭财政”,硬挤出1000万元,成立文化发展基金。用于中国传统村落和古村落保护开发、文物保护。还充实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领导机构,下设传统村落、文物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三个小组。加大对传统古村落、文物和非遗保护和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和古村文物修缮保护如火如荼,给传统古村落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游客慕名纷至沓来……

   探索“文创+旅游”, 实现文化惠民

  像往常一样,吃过早饭,身高仅1.17米的沈明辉迈着小脚步来到双溪古镇国际残疾人艺术教育中心,轻快走进个人工作室“清新雨露”,摆放好画架、画布,调好颜料,准备创作,这一坐就是一天。像这样的生活,他已经连续坚持了两个多月。

  屏南县双溪艺术节如期开幕,与会嘉宾还参与了“安泰艺术城”揭牌仪式。双溪古镇国际残疾人艺术教育中心就坐落在“安泰艺术城”之中。

  据了解,“双溪古镇国际残疾人艺术教育中心”于2015年10月20日正式开学。“中心面对全国乃至世界各国的残疾人提供公益艺术教学,以先进的教学理念及方法,帮助弱势群体拥有文创作为的积极人生,从而让双溪古镇成为全球性的有高度人文关怀文化作为的文化古镇,成为众多弱势个体及家庭实现生活梦想的目的地。”作为中心的“老师”,屏南县文化创意发展总策划林正碌表明了创作中心的意义。

  据悉,目前“中心”规模6000平方米,包括办公空间、教学空间、展示空间、居住空间、画廊等,预计每年培养1500人。“中心除了常态性培养残疾人,还针对镇内居民及其他村落的村民进行艺术培养,孕育文化生态,发展文创产业。”林正碌说,中心开办两个月来,已有近40名残疾人成功转型,画出优质的作品,并取得良好的市场业绩。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的作品通过自媒体微信等渠道向世界展示,一幅作品扣除成本,我们也可以赚到150元左右,好的作品还可以卖更高价钱。”沈明辉说,因为自己身体残缺,没有办法像正常人一样从事更多的社会职业,而画画他却可以做到。

  笔者看到,在这个中心内,画画的群众多,下至2至3岁的孩童,上至91岁高龄老人,甚至大字不识的农村妇女也画得有模有样。

  除了双溪镇,漈下村的“草根画室”也是遍地开花。原来,早在2015年4月,林正碌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来到漈下村,自此就把早年在上海成功运作的“人人都是艺术家”艺术(油画)公益教育实践活动入驻于此,为村民免费提供油画教学。

  据悉,在短短8个月时间,林正碌已经培养了30多名村民成为了优秀的画家,他们的作品销往全国各地甚至备受国外艺术藏家青睐。在艺术教学期间,全国各地乃至国外都有家长偕同子女一道慕名前来漈下古村学画并感受古村的千年风貌。

  据不完全统计,8个月来,艺术城仅接待前来学画的游客就高达5000人次,每天都有数以百计的游客前来漈下古村旅游,带动了漈下古村民宿与餐饮业的发展。目前,漈下古村拥有6家农民画室,12家正在装修即将开业的农民画廊、一家艺术咖啡屋、4家客栈,每年有4万人次的游客量。

  “可以预计,随着艺术教育的深入推广,2016年,漈下古村将有上百村民蜕变为高收入的优秀画家,至少有50家村民艺术空间、艺术画廊出现和50位以上的国内外艺术家入驻漈下古村开设工作室与艺术空间,也必将带动酒店、民宿、写生基地、时尚咖啡屋、酒吧、茶座、餐饮、特色小吃、传统公益等文化旅游配套产业的繁荣,成为国内外知名的艺术古村和年游客量高达10万人次以上的文化旅游目的地,为中国广大古村发展文化及文化旅游提供了积极的发展模式。”林正碌自信地说。

  “艺术下乡,在现今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是‘人人都是艺术家’的实践,不仅改变了以往村民浪费空闲时间的现象,更重要的是,可以把村民们的文化自信激发出来。”宋珍珍如此评价道。

   吹响文创号角,助力精准扶贫

  对于一直致力屏南古村落挖掘保护与利用的屏南县政协主席周芬芳来说,看到漈下古村和双溪镇村民开画室,让没有任何绘画基础的村民学会画画,还能把画卖到世界各地,她是欣慰的。

  “作为项目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我很高兴,因为通过大胆创新与尝试,从以往单一‘输血’脱贫的模式,发展为‘造血’新功能。”周芬芳说,眼下,虽然探索出了新模式,但是如何给传统村落插上腾飞的翅膀,持续推进传统村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推进精准扶贫,促进传统村落文化创意产业进一步巩固升级是接下来需要面临的问题。

  在传统村落文创产业推进会上,针对上述问题,与会专家学者对屏南县文创发展及产业转型“把脉号诊”,为屏南传统村落“留得住乡愁”,建言献策。

  “‘人人都是艺术家’的推行是成功的,但也只是单一的。”来自北京798艺术区的季晓枫建议道,要想真正改变屏南旅游季节性差异大的现状,发展文创产业是明智之举,但是传统古村落中,随之配套的“吃、住、行、娱、乐、购”要素还不够全面,只有旅游产品足够丰富,才会吸引游客留下过夜消费。

  宁德市政协经济委副主任周志坚表示,如今,随着古田高速公路的开通,高铁的修建以及农村电商的发展,屏南具备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便捷的条件,这为屏南发展高附加值的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系统性的支持,使得屏南有条件发挥优势,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同时,依托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还能带动其他产业,如农业、旅游业等的增值与繁荣。

  据悉,2015年9月29日,屏南县委、县政府就召开了“屏南县古村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大会”,统一发展方略,制定了战略规划,吹响了屏南县发展文创产业的号角。

  “发展文创+乡村旅游,是实现精准扶贫的有效途径。”屏南县长吴允明表示,下一步,该县将进一步把握机遇,发挥优势,文创脱贫,文创兴县,打造“东南天堂”和“东南香格里拉”的区域品牌,把屏南建设成为国际性的当代艺术、诗歌文学、影视动漫等文创艺术形态发生地与输出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生活的寻根地;同时,结合秀美瑰丽的自然景观,推动深度生命体验的文化旅游,把屏南建设成为一个文化创意硅谷和文化旅游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