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居民收入核对5年减损20亿 杜绝开宝马吃低保

25.08.2014  18:53

5年前,本市在全国率先成立了“居民经济状况核对中心”,采信全市14个部门提供的居民收入信息,核对保障房申请资格,杜绝“开着宝马吃低保”,保障有限的公共财政资源“不滥用”,迄今已避免公共财政损失20亿元。

居民收入核对系统”如何为保障房申请把关,做好市民诚信的“守门人”?

打破壁垒汇聚“数据森林

2009年6月,本市启动“居民经济状况核对中心”——民政、人保、税务、公积金、房管、银行、证监、银监等14个部门建立“电子比对专线”,通过查看存款账户、股市账户、纳税记录、房产登记、公积金缴纳情况等,了解低保、保障房申请家庭的实际经济状况。

每个部门的信用信息数据好比一棵树,但“独木难成林”,推进社会诚信,一旦打破部门壁垒,实现数据共享,汇集出信用“数据森林”,效益便不可小视。5年的运作显示,这个核对系统杜绝了“开着宝马吃低保”反常现象,公开、公正、透明地实施社会救助,确保有限的公共财政资源用于真正困难的群体。事实上,居民申请保障房,能否成功,诚信申报至关重要。2009年12月,市民政局、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共同发布了共有产权房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实施细则,明确界定了核对中止的7种“不诚信”情形,核对机构遇到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与申请材料填写的不相符合,金额超过(含)5000元的,或拥有机动车辆、非居住类房屋未申报等7种情形,可以中止核对。(见图)

依照规定,中止核对后,有两种结果。”市居民经济状况核对中心主任吴江说,一种是申请者退出申请;一种是经过复核后,“被冤枉”的诚信家庭通过了经济状况确认,这当中,专门设置了不超过60个工作日的“延期核对期限”。

保障房也是有限的社会福利,明确中止申请的7种情形,就是希望每个申报家庭都诚实守信,不要既抹黑了自己的信用,又造成重复核对浪费行政资源。”吴江说。

不诚信率”1年下降0.7%

居民收入核对系统对“诚信”的呵护,究竟能有多大作用?这曾经是一个有待检验的命题。结果是:立竿见影。

2009年6月到12月,这个系统还在试运行阶段,就已为本市房管部门出具了9197份核对报告,作为审批廉租房申请依据,系统发现其中3226户家庭“不实申报”,避免公共财政资金损失约2400余万元。

2010年7月,本市共有产权房试点,共有2418户家庭进入核对系统,有201户家庭不符合申请条件,检出率约9.1%。这些家庭自愿退出申请,无一例投诉,避免公共财政损失约6600万元。

2011年,全市31452户申请共有产权房,经过核对,2645户家庭不符合条件,有2624户自愿退出,其余21户因未选择自愿退出,房管部门做出初审不予通过的决定;核对中心通过查询,发现有瞒报存款账户、证券账户等情形,将“搭便车”的家庭有效拒之门外。

截至当年9月中旬,本市当年第一批共有产权房申请核对已完成,不符条件检出率从2010年的9.1%下降至8.4%,“不诚信率”下降0.7%,避免财政资金损失8亿多元。

市居民收入核对中心分析显示,2011年检出率下降了0.7个百分点,表明市民诚信意识在逐步提升,而经济状况核对这一技术手段有助于社会诚信体系的完善。

波动的数字诚信的方向

观察5年里保障房申请的不诚信检出率,不难在“波动的数字”中看到“诚信的方向”。

先看廉租房申请,2009-2011年的检出率都在24.8%左右,2012年检出率降至19.7%,2013年继续降至10.1%。“2011年成为‘拐点年’,因为,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居民收入核对系统,而且检出渠道也越来越完善,几乎不可能蒙混过关。”吴江说。

再看共有产权房申请,2010年检出率为9.1%,2011年8.4%,2012年为3.4%,2013年为6.5%。这组数字也比较有趣,2010年到2011年呈现下降趋势,到了2012年更是低至3.4%,“明显走低”的一个原因是,当年的申请户比较少,只有1万多户;2013年社会上有一种传言是要取消共有产权房,这无疑让特定人群造成了心理恐慌,申请户数飙升至2.9万户,大家都来赶一趟末班车。结果,检出率也随之升至6.5%。

2013年的检出率高于2012年表明:无论申请户数是多是少,居民收入核对系统都秉持同一标准。共有产权房申请的“不诚信”检出率总体持“走低趋势”,与这种“走低”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诚信度的“走高”。

过去5年,节约公共财政资金达到20亿元,申城居民收入核对系统对促进社会诚信的作用,可见一斑。“20亿元,不是一个小数字,可我们希望这个数字越来越小,这才是真正节约甚至增加了社会的最大财富——诚信。”吴江说。(姚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