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完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 新思路解决"老"问题
东南网12月27日讯 “以前大家都各自闷在家,现在有了居家养老站,吃饭不用愁了,老人们聚在一起唱歌下棋练太极,还可以听健康讲座看闽剧,生活变得有滋有味了,我真想活到一百岁!”近日,家住福州市开元社区的80岁老人吴宝芝开心地对记者说。
据统计,面对如何养老,90%以上的老人选择愿意待在熟悉的家里,享受社区提供养老服务。为让更多老人实现居家养老,我省连续三年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建设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到目前已建成2219个,实现了每个城市社区有1个居家养老服务站的目标。与此同时,居家养老服务逐步向农村延伸,建成农村幸福院3116个、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站1092个。
硬件设施有了,软件服务如何跟上?为让老人享受“零距离”的优质贴心服务,我省出台一系列政策,推进居家养老专业化服务,为老年人打造“不离亲”“不离家”“不离群”的15分钟养老生活圈。
老人们有了第二个家
19日中午,记者来到福州市开元社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的U我日间照料中心,看到老人们正在吃午餐:肉末炖蛋、小黄鱼、萝卜排骨汤、青菜和米饭,一共12元。“每天三菜一汤,五天不重样,厨房里洗菜煮饭整个过程我们都看得清清楚楚,卫生又营养。”正在吃饭的78岁的胡奶奶告诉记者,她家住在开元社区一栋老房子的7楼,由于腿脚有风湿毛病,上下楼很不方便。“每天早上吃完饭就下来,中午就在照料中心吃饭午休,玩到晚上再回家。白天,这里就是我的家!”
在照料中心记者看到,休闲室里,有老人正怡然看书读报;活动室里,电子屏幕正播放颈椎保健操,几名老人正跟着认真练习;健康小屋里,U我社工正为老人量血压血糖、做艾灸;小广场一角摆放着乒乓球桌,两位老人正在酣战……
微信课堂、美食课堂、太极课堂、艾灸养身、心理咨询……在照料中心的墙上,每天的活动内容安排一目了然,“天天有活动、周周有公益、月月有关爱”。老人们告诉记者,每周五都有5元一次的低价理发,还有公益戏剧表演,每月还有生日会、法律咨询、心理咨询等,“感觉很温馨,服务很贴心”。
75岁的庄爷爷说,退休后他经常闷在家里无所事事。后来社区建起了居家养老场所,老人们可以在一起聚聚。现在,又引入专业化服务组织,老人们可以享受更人性化多样化的服务,日子越过越充实,心情也越来越舒畅。
打造15分钟养老圈
“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是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的短板。破解这一短板仅仅依靠政府远远不够,提升养老服务社会化、专业化水平是大势所趋。”省民政厅有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15年底,全省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515万,占总人口的13.41%。近年来,我省通过采取市场化方式引进专业化养老服务组织,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让老人在家门口享受“零距离”养老服务,受到老人欢迎。
根据规划,今年内,全省每个县(市、区)将引进或培育至少一家社区居家养老专业化服务组织落地服务;到2018年,特困供养人员等七类人群纳入社区居家养老政府购买服务范围;到2020年,力争使紧急救援(应急救助)、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社区居家基本养老服务覆盖全体老年人,基本形成“低端有保障、中端有市场、高端有选择”的多层次养老服务格局。
今后,社区居家养老还将更智能、更专业。根据相关要求,养老服务组织应建立一个信息服务平台,包括紧急救援和呼叫服务系统、老年人基本信息和健康档案系统、加盟商和养老服务人员管理系统、养老服务需求评估系统等,并能与政府相关公共服务平台有效对接。同时,根据老年人数,配备具有社工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社区养老服务人员。同时着力与医疗机构、家庭签约医生建立合作,为老年人提供医养结合服务。
此外,养老服务组织应开展多层次养老服务。比如,为政府购买服务的老人无偿提供信息收集、建立档案、紧急援助(应急救助)、定期回访、远程定位等服务;为政府购买服务的老人低偿提供助餐、助洁、助浴、助医、助行以及文化娱乐、学习教育、陪伴聊天、心理咨询、代购代办等服务。对有经济能力的老年人,可依据个性化需求,运用市场化、依托站点等方式开展有偿服务。
省民政厅相关人士透露,“十三五”期间,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力度将越来越大。各地将逐步提高政府购买服务标准,并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补贴制度。根据规划,各地将对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进行网格化布局、标准化建设,整合优化现有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打造15分钟养老圈。向养老专业化服务组织免费提供或协助其低价租赁服务场地,已建成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原则上应向养老专业化服务组织免费开放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