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司法局以“四个突出”助推实施精细普法

15.03.2017  18:35

2017年是“七五”普法全面实施的关键年,福州市司法局、市依法治市办紧密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立足实际,开拓思路,创新方式,夯实基层基础,以群众的法律需求为导向,以品牌打造和项目推进为抓手,突出需求采集、品牌培树、受众细分和文化发掘,以数据化、项目化、精准化和特色化助推实施精细普法,实现法治宣传教育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转变,为全市“攻坚2017”行动、推进滨海新城建设和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营造更加优良的法治环境:

一、突出需求采集,以数据化推动实施精细普法

准确掌握百姓群众的法律需求,是实施精细普法,实现法治宣传教育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转变的基础前提。我市注重对数据的调查、收集和分析,完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覆盖线上线下的需求调查体系,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法治宣传活动,提升法治宣传的实效,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

一是建立纵向到底的需求调查征集机制。 充分结合“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利用已建成的市、县、乡、村四级一站式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和在村(居)依托司法所或便民服务中心设立的128个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1693个联络点,不定期面向广大百姓群众开展需求的调查、征集、整理和分析。调查的内容包括群众最想了解的法律知识、最常遇到的法律问题、最喜欢的法治宣传形式和载体等内容。通过调查,切实了解群众最迫切的法律需求和最需要的法律帮助,从而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开展各类宣传活动,实施精细普法。

二是打通横向到边的法律需求征集渠道。 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制定普法责任清单。不但从司法行政系统内如法律援助、法律咨询、人民调解、社区矫正等工作情况和数据中展开需求的分析,同时也从各成员单位和执法司法一线工作开展的情况和相关数据中,获取社会法律需求的信息。2016年10月,福州市多部门加大了对超标电动自行车、无牌电动自行车和残疾人机动轮椅车非法营运行为的清理整治,市司法局、市依法治市办及时牵头组织了电动车违法行为专项宣传教育活动,引导群众遵规守法,文明出行。

三是搭建覆盖线上的法律需求征集平台。 依托“法治福州”微信公众号、12348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平台等线上平台,通过设置法律需求留言板、在线法律咨询、线上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征集群众的法律需求,2016年累计梳理25682人次的法律需求3785条,提供网上法律咨询10341件。

今年2月23日,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法律应用分社社长陈百顺一行莅临我市开展福建省《百姓法治宝典》编撰的实地调研。根据调研的内容和要求,我市在原有调查问卷上根据调研的具体要求加以修改,增加了智能手机使用情况调查等内容,使问卷更加具有针对性。同时结合此前调查的数据分析,令调查的结果数据充分、内容详实,获得了调研组的高度评价。

二、突出品牌培树,以项目化推动实施精细普法

七五”普法以来,为了充分发挥示范点的引导、带动和辐射作用,让工作重心下沉,提升基层法治宣传工作水平,我市通过实地查看、筛选,确定金山御景商务中心(法治企业创建)、永泰县法治栈道(法治文化)等25个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示范点创建单位作为重点培树对象。经过一年的建设和培育,各示范点初具成效:

福州市在仓山区金山御景商务中心打造全省首个市级法治企业创建示范基地。基地内统一规划了包括公共法律服务联络点、法治图书展区、法治文化园、法治沙龙和阳光法治走廊在内的多个功能区,同时基地还引入福州市仲裁委,设立了仓山分会,方便中小企业通过仲裁解决各类法律纠纷,为入驻该园区的企业和员工及基地周边的企业提供优质的公共法律服务。

鼓楼区在“一村居一法律顾问”工作的基础上,创新升级“一村居一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点”,工作点集法律服务、法治讲堂、法治宣传等功能为一体,让广大社区居民零距离、均等地享受到优质的法律服务,引导居民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

长乐市重点打造的民主法治示范村——长乐市营前街道长安村,村内因地制宜,建设有法治讲堂、法治公园、法治长廊、图书角等,同时巧妙地设置了众多的法治文化元素,如水墨法治宣传墙,花圃法治宣传挂件,造型古朴典雅,法治氛围浓厚。

福清华侨中学结合自身办学特色,把华侨爱国爱乡精神教育、民族团结教育、传统文化教育与法治文化教育等有机融合,在校园内因地制宜,设置了灯杆吊牌、法律词汇牌、法治大事件,法治名人文化牌和法治典故长廊等法治元素,同时与市司法局、市治市办、市禁毒大队联合,在校内的法治文化角专门开辟了禁毒主题展示厅,将校园打造成为浑然一体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为青少年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接受法治教育的平台。

连江县在驻闽部队“红四连”营区中共建的军营法治园,占地6300平方米,由法治警示教育室和法治文化园、法治文化长廊三个部分组成。警示教育室通过图文案例、视频点播、警示案例墙等方式,给参观者以震慑警示;军营法治园借助法治文化墙、法治文化长廊等法治元素,实现了生态休闲和法治宣传的相互渗透、相互映衬,培养广大官兵的法治信仰,强化广大官兵的法治理念。

三、突出受众细分,以精准化推动实施精细普法

充分利用各类媒体,积极打造联动平台,整合社会力量,落实“谁普法谁执法”责任制,根据基层群众的特点和法律需求,精准定位,细分受众,搭建定位不同的宣传载体,实施精细普法。

一是 与福州电视台《法眼》栏目合作,在2016年成功开展的“和谐福州 法治先行”系列主题访谈的基础上,将全新开辟法治类时评专题版块——“法治福州进行时”。节目定位明确,内容权威,联合各市直单位部门,围绕社会热点焦点,和“攻坚2017”、滨海新城建设、“六个专项治理”等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所涉及到的法律法规和法律问题进行节目主题的设置。节目形式以嘉宾现场访谈为主,邀请律师和各领域的专家到场,结合热点问题和法律法规开展讨论和点评,打造电视法治时评精品栏目,营造浓厚法治氛围,提升市民的法治素养。

二是 与福州电视台《攀讲》栏目合作,定位广大本土基层群众,制作全新方言普法栏目“攀讲说法”。栏目注重宣传的实效性,主要采用方言普法情景剧与律师方言讲解相结合的节目形式,情景剧贴近生活,生动幽默,律师讲解以案释法,通俗易懂,栏目风格接地气,入眼入耳,入脑入心。2016年栏目紧扣社会热点和重要时节点,以“百日攻坚”、民间借贷、治堵治涝、电信诈骗,寄递物流、电动车违法等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为主题,制作播出了12期节目,深受基层百姓群众喜爱。2017年,栏目将在形式上进一步创新,尝试采用脱口秀、新闻串烧点评、动漫、趣味闯关等不同的节目形式,同时增加播出频率,每周更新,形成福州本土电视类的精品普法品牌。

三是 在新媒体宣传上,按照“互联网+”和“两微一端”的宣传要求,借助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和客户端广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积极整合全市有影响力的普法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形成新媒体普法矩阵,放大宣传效应,抢占新媒体的制高点。开通“法治福州”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全市法治建设和法治宣传工作的各类信息,在福建司法行政系统微信排行榜中长期稳居一、二位,具备了相当的影响力。2017年,开通“法治福州”头条号,并做好日常的更新和维护,在最新公布的2月份全国法制网舆情中心通报的福建省司法行政头条号影响力排行榜中,位列全省第一名。

四是 在传统纸媒的宣传上,通过福州日报、晚报、福建法治报开设普法专栏专版专题,每周各2期,以读报的文化群体和机关领导干部为主要定位受众,充分利用有限的版面,用以案释法、法律法规解读等形式,以精炼的文笔,到位的见解将法律的知识和法治的理念传递给读者。专栏的组稿采用任务分解的形式,由市直各成员单位根据任务安排,定期组织优秀稿件报送,有力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

四、突出文化发掘,以特色化推动实施精细普法

法治文化是弘扬法治精神的直接载体和最佳传播方式。“七五”普法以来,我市就如何推进法治文化建设,创新和深化法治实践,发挥法治文化的引领熏陶作用,迈出了探索的步伐。

为了充分挖掘福州法治文化内涵及其产生的深远影响,进一步推动全市法治宣传与法治创建工作的开展,2016年与市委政法委、市法学会合作,制作了《闽都法治文化》六集专题节目。节目以清朝、民国时期的福州法治名人和法治事件切入,全面回顾当代福州法治文化建设的发展历程,生动展示当前福州法治文化建设取得的成就。同时邀请闽都法治文化专家、学者进行访谈讲解,围绕当前福州法治文化建设与发展,深入探讨,节目在国庆节期间一经播出,反响强烈。

2017年,在《闽都法治文化》专题节目的基础上,对福州的法治文化展开深入的挖掘和提炼。以政府购买,项目外包的形式,委托福建师范大学著名法学教授及其研究团队,对近现代福州的重要法治人物和法治事件进行细致的梳理,发掘法治思想和法治精神,找寻文化自信的源泉,提炼出福州法治文化的理念和法治文化符号,形成福州法治文化的名片,为建立较为完善的中国特色福州现代主义法治文化建设体系,形成与全面依法治市相适应的良好法治氛围,探索法治文化与德治文化相互补充促进、相得益彰的福州路径提供文化引擎,以此发挥法治文化的引领、熏陶作用,使人民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法律。

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
  6日,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政府
福山郊野公园入选绿色低碳典型案例
  昨日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政府
军地领导在福州检查指导征兵体检工作
  8月3日,副省长、省征兵领导小组副组长王金福,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