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近入学成大趋势 从拼父母、拼奥数到拼学区房?

09.04.2015  17:24

■ 本报记者 陈若葵

  又到一年招生季节。4月1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做好2015年城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要求今年重大城市100%的小学实现划片就 近入学。90%以上的初中实现划片就近入学,每所划片入学的初中90%以上生源由就近入学方式确定。同时,学生学籍一旦进入正常招生程序进入学校,其他学 校不得任意调取其学籍。

  就近入学成大趋势

  家住海淀区知春里的方女士说起儿子去年的幼升小,脸上洋溢着欣喜。方女士的儿子目前在海淀区人大附中实验小学读一年级,属于就近入学。小学与人 大附中沾边,总免不了让人羡慕。然而,去年初的方女士可没有现在这般轻松。去年春节前,她就给儿子报了学前班,提前学习数学和汉语拼音、认字,为日后的考 试做准备;同时,她又开始四处托人,希望能把儿子送进好一点的学校。“去年教委控制得非常严,择校的难度相当大,尽管早早就去疏通了关系,但迟迟没有结 果。就在我们心灰意冷的时候,得到了确切的消息,家门口的小学与人大附中携手。6年以后小升初对应的几所中学也不错,九年的问题一次就解决了。”说这些, 方女士全然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的感觉。

  为女儿上学的事情,田丽夫妇可谓付出了很多。一家人租住在北京市海淀区已有七个年头了,两室一厅的房子,月租金5000元。田丽自己的房子则在 丰台区,也已用于出租,为的是缓解压力。考虑到女儿上学可能会遇到很多未知数,田丽和女儿的户口至今还放在单位的集体户口上,女儿幼升小时,几经周折,进 入了海淀区的一所小学,从此也开始了一家人的租房生活。

  不过,田丽一家对现在的状况很满意。“如果不是去年教育改革,女儿就读的小学不会与十一学校挂上钩。”田丽坦言,“按以往的小升初的招生情况, 像十一学校这类中、高考成绩拔尖的学校,‘点招生’‘特长生’‘共建生’‘条子生’占绝大多数,真正能实现电脑派位的名额并不多,而改革之后就不一样了, 我们是受益者。

  “就近入学”政策已被反复重申,2014年被称为北京义务教育升学“史上最严”的一年,小升初就近入学比例为74.01%,幼升小达93.7%。21世纪教育研究院联合腾讯教育对2255名家长开展的网络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小升初”改革有成效的家长占63.55%。

  学区房成家长烦恼

  去年以来,北京市幼升小、小升初就近入学等改革措施赢得各方点赞:堵住了“条子生”“共建生”,也给奥数等各种考试、竞赛降温,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孩子们的负担,使更多普通家庭的孩子享受到了优质教育资源。

  然而,由于就近入学,划片与家庭住房密切相连。为了进入好学校,户籍决定学籍,很多家庭不得不从学区房下手,甚至从孩子一出生开始就盘算着购买学区房。也正是因为有了这种需求,学区房房价始终坚挺。

  在一家律师事务所供职的郑晓鸥出于对3岁女儿未来入学的考虑,最近购买了一套60平方米的学区房,8万多元一平方米。“500万元的总价,经济 压力确实很大,可想想能把一家人的户口迁过来,孩子的小学、初中一共九年的教育问题都解决了,也觉得值了。好在我们还年轻,有时间慢慢来还贷款。”郑晓鸥 认为,就近入学政策严格实施以后,父母拼关系、靠家长单位的共建校名额、孩子拼奥数成绩等方式都没用了,唯一能奏效的就是把自己的家安在好学校的旁边。

  田丽说:“当家长的,有几个不想让孩子上好学校的?只要有点办法、只要是在压力能承受的最大极限内,家长都会尽最大努力让孩子接受好的教育。” 她给出了一个民间流传的说法:在北京,海淀区人大附中每年考上重点大学的人数,跟某些区考上重点大学的人数差不多;西城区名优中学有七八所,朝阳区只有两 三所,升学率的差异显而易见。所以,家长们执着地把孩子户籍、学籍安排在海淀区、西城区,也是应该可以理解的。

  据了解,对于就近入学,可以说是几家欢乐几家愁。那些原本片区内就有优质中小学的家庭,觉得天上突然掉下来个大馅饼,不费吹灰之力就解决了多年 以来萦绕在心头的老大难问题;而对户籍所在片区没有好学校的家庭来说,就近入学就真成了件麻烦事。“以前还有择校这条路可走,现在是行不通了。所以,买房 就成了一些人心中的最后一根稻草。”郑晓鸥说。

  北京一些房地产中介的工作人员也表示,“新政策出台后,学区房房价涨得更快了。北京海淀区比较好的小学周边的楼盘,二手房大多在8万多元到10 万元以上,稍微旧一些的小区,也要6万元左右一平方米。只要是被划进名校学区,一些老旧的楼房、没有卫生间的平房也能卖上大价钱。北京东城区培新小学周边 近30年的六层老楼价格已经被炒到每平方米5万元以上,比毗邻的、没有划进片区的新楼房,每平方米均价高出不少。

  据媒体报道,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是北京小学中的“牛校”,周边不足10平方米的平房,要价300万元。学区房价飙升,不仅仅是北京家长的烦恼,其他大中城市的许多家庭也面临同样的烦恼。

  加速增加优质教育资源

  据北京市教委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西城区高考一本达线率为88.00%,海淀区为65.48%,而房山区为12.13%。如此不平衡的结 果,明眼人一看便知,北京各区之间的教育资源分配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因此说,为了争取孩子能享受更优质的教育,在如今就近入学的大前提下,学区房价格高居 不下自然成为必然。

  世人有目共睹,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仅仅通过遏制“共建生”“条子生”“票子生”是很难解决的,根本解决途径是有效地调整优质教育资源分 布的格局,加大薄弱地区和薄弱校教育经费的投入,提升其教育硬件的水平,同时加强薄弱校的现有师资培训和优秀教师的补充,提升师资水平。

  据了解,2014年,北京市从增加优质教育资源入手,采取“学区制”“协作区”“联盟组团”等方式,拉动区域优质教育资源广覆盖,快速提升普通 学校的教学水平。比如,北京市第39中学、北京市第156中学都被纳入北京市四中教育集团,实现“强帮弱”。再有,东城区采取两种形式打造九年一贯制学校 ——让品牌初中校联合普通小学组建九年一贯制对口学校,如东城区的普通小学青年湖小学成为北京171中学青年湖小学部,从2014年开始,青年湖小学部的 新生6年后就可以直升171中学,省却了家长的择校之苦。另一种方式是优质小学上延3年初中形成九年一贯制学校。

  此外,北京市还依托20所高校及多家社会力量机构对口支持140所普通小学体育、美育的特色发展;11个市区级教科研部门的数百名“副教授级” 以上的优秀教科研人员,以一线教师的身份走进17所普通初中校;23所高校牵手39所中小学,从英语、语文等学科建设方面给予支持,并以高校附小、附中的 名义创办25所学校等,以此拉动区域优质教育资源广覆盖。

  据媒体报道,在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合理布局上,天津市也积极作为,在小升初中,各区县将中心城区45所优质初中全部划入学区片内实行划片入学,并 通过合作共建、学校联盟等多种方式,使原有的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扩大,增强民众对免试就近入学政策的认可度。而上海市教委也努力实现“让每一所家门口的学校 都优质”的目标,探索公共治理模式,力促入学机会均等,实现优质资源共享,解除百姓的后顾之忧,真正实现免试就近入学。

  毕竟,“就近”不是唯一目的,“就近上好学校”,让孩子们接受真正优质的教育,才是最终目标。

  中国妇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