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包"不是想发就能发 第三方支付用户要实名认证

14.04.2016  16:20

  海峡导报讯(记者 钟榕华)近期,你使用微信、支付宝等发红包、转账,说不定页面会跳出弹窗,提示你进行实名认证。

  从去年开始,央行加大了对银行账户以及支付账户分类管理的力度,提出要进一步落实账户实名制,更好地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从今年7月1日开始实行的“支付新规”,更是要求第三方支付平台对用户实名认证。届时,实名认证不完善的用户,其余额支付和转账等功能或会受到限制。

  三类账户限额各有不同

  中国人民银行去年底发布了《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根据《办法》,个人支付账户分为三类,并规定了各类账户的功能、额度和信息认证标准。

  其中,Ⅰ类账户只需要一个外部渠道认证客户身份信息,如联网核查居民身份证信息,对应的付款限额只有自账户开立起累计1000元的限额。该类账户余额可以用于消费和转账,主要适用于客户小额、临时支付。

  Ⅱ类和Ⅲ类账户的客户实名认证强度相对较高,分别通过至少三个、五个外部渠道验证客户身份信息。其中,Ⅱ类账户的余额付款限额为年累计10万元。Ⅲ类账户的余额付款限额为年累计20万元。

  按新规规定,仅实名认证强度最高的Ⅲ类账户可以使用余额购买投资理财等金融类产品,以保障客户资金安全。Ⅰ类和Ⅱ类账户只能用于消费和转账。同时,为了兼顾便捷性和安全性,Ⅰ类账户的交易限额相对较低,但支付机构可以通过强化客户身份验证,将Ⅰ类账户升级为Ⅱ类或Ⅲ类账户,提高交易限额。

   支付平台纷发提醒通知

  上述《办法》自今年7月1日起实施,这也意味着,届时没有实名认证的用户,发红包、转账等或会“卡壳”。

  为此,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网络支付平台近期纷纷展开行动。3月22日,支付宝通过其官方微博发表声明称:“支付宝将在《非银行网络支付管理办法》出台后正式启动相关系统升级与改造工作,并且帮助用户进行相关操作。

  此后,微信支付在其官方账号“微信支付智慧生活”发布消息,要求“账户信息不全的用户需在7月1日前完善信息,以享受更全面的支付服务”。

   不少账户其实已认证

  不过,“剁手族”、“红包族”也不必太紧张,因为,许多人其实目前已通过了不同渠道的验证。比如,仅上传了身份证信息,就是Ⅰ类账户,如果还绑定了实名开立的银行卡、用支付宝买过火车票、关联了实名手机号码,自然就通过了包括银行、铁路、移动运营商等3个外部渠道的验证,账户就是Ⅱ类了。

  实际上,在身份验证过程中,用户只需按要求填写并上传相关信息,或者办理了相应业务后就自动验证,并不需要跑去相关部门拿证明。而且,验证渠道包括公安、社保、电力、自来水、燃气等几十种,用支付工具交过水费、电费、燃气费的都算。所以,很多用户并不会因为此次账户分类而受到明显的影响。

  需要提醒的是,一定要确保是通过官方渠道(官网、直接打开App等)进行身份验证,完善个人信息,警惕短信、不明来源的链接及弹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