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溪:“土专家”的土里掘“金”梦

20.09.2015  13:36

  “今年,合作社的油茶产值可突破1000多万元。”9月12日,“土专家”陈振财掩不住的喜悦对笔者说。7年的辛勤劳动,精心打理,他在荒山种出了小小油茶“摇钱树”,办出了福建首个油茶生态园,成为带动全县油茶生产的示范基地,终于圆了土里掘“金”的致富梦。

   “点山成金”油茶变“黄金”

  陈振财是福建省尤溪县第九届政协委员、该县老科技工作者协会林业专委会的会员。在发展油茶产业中,他租赁荒山,辛劳不辍,在新阳、西城、坂面、管前、中仙、洋中等8个乡镇建立了6000亩的油茶林基地,成了全县著名的油茶种植示范户和致富能手。

  尝到了甜头的陈振财,2009年1月联合油茶种植户发起创办了全省首家农民油茶专业合作社——益康山油茶专业合作社。目前,入社社员210多人,其中计生户社员56户;合作社运作7年来,专人负责油茶林基地管理,建立了一支常年从事种植、施肥、病虫害防治的22人专业队;投资530多万元,科学开发新植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油茶林示范基地2100多亩,改造低产油茶林1850亩,小小油茶树成了他增收致富的‘摇钱树’。合作社的经营收入利润扣除提取公积金、公益金外,剩余70%利润实行二次返利给社员,让社员得实惠。

  现在,市场上的茶籽油鱼目混珠,掺假掺杂。陈振财注重“诚信”二字,他的合作社统一技术标准、品牌、包装和销售,打开了销路,顾客慕名而来。还注册尤溪茶籽油地理标志商标,在尤溪、三明、福州、厦门等地设有营销点26个,他的合作社纯天然农家茶籽油卖出了好价钱,行销四方,成了10多个大中城市市场的抢手货,供不应求。

   “变废为宝”拓出绿色新天地

  作为“中国油茶之乡”的尤溪县,目前全县油茶林面积发展到了26.5万亩,年可收油茶果近5万吨,每年脱籽后的油茶壳也多达5000多吨。这些油茶壳当柴烧,当废料倒掉,既污染了空气,又影响了农村的生产、生活的环境。

  何不利用废料油茶壳作为原料栽培香菇?于是,他经过多次的科学实验和反复比较,发现废料油茶壳的纤维硬度,一点也不比杂木差,就材质而言完全可以取代木和草生产香菇。

  然而,食用菌的生产的创新毕竟是一项有着较高科技含量的活。

  他依靠不断的实验和探索,终于克服了种种难关,成功地摸索出以油茶壳生产香菇的一整套成熟的技术方案。

  2011年益康山油茶专业合作社利用油茶壳废料为原料栽培了20多亩、30多万袋的香菇,大获成功,产值达100多万元,与以往用木屑相比,增收了20万元。生产完香菇后的油茶壳废料还可以作为生产蔬菜的有机肥,这样的循环利用,既节省化肥的施用又可长效地增强地力,真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收。

   示范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与其他地方以木、以草生产食用菌不同的是,他科技助力,利用被视为垃圾的油茶壳为原料,种出高品质的“绿”香菇,给尤溪农民增收致富开拓出了一片绿色新天地。

  去年,陈振财的合作社再投入100万元,扩大了生产种植规模,形成日产2吨并具备周年供应鲜菇的能力,实现年产值600万元。所生产的质优味美的绿色香菇成为市场新宠。这样的生产规模可提供60个劳动力的就业。经过持续投入和扩展,他的香菇生产基地为全县广大油茶农友提供了标准化的生产示范,带动了更多的农民兄弟增收致富。

  今年,他的合作社利用油茶榨油后的下脚料油茶壳作食用菌原料,在树林下建大棚科学种植冬菇、灵芝,并购进高级环保型烘烤机,进行烤干,装袋出售,产供销一条龙,有着不菲的价格;还利用被人们视为垃圾的油茶壳作为蚊香、硷水的原料,与有关厂家签订了合同,供不应求;榨油后的油茶饼科学开发成了环保、无公害的洗发粉。

  7年来,他“点山成金”油茶变“黄金”。创办的益康山油茶专业合作社获得了“三明市油茶示范区”称号;被福建省林学会、省环境科学会、省水土保持学会等联合授予“建设生态文明,倡导绿色经营”的牌匾;2014年成为福建油茶专业合作社的示范社。(林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