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溪创新实施生态林管新模式统筹护青山
4月11日上午,雍口村的3名护林员吴允添、邹友令和章正模,结伴骑摩托车环山十里,再爬几里山路,深入山场,仔细巡林,守护雍口村的1.5万亩生态公益林,他们分片包干,又互相协作,成了好搭档。
去年,尤溪县被列为全省创新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试点县,在西滨镇进行试点,对管护资金、管护区域等进行统筹,“一盘棋”考虑,创新实施了“联效计酬、综合管护”的生态公益林管护新模式。强队伍统筹护林力量
一份责任心可保万重山。加快队伍建设步伐、优化人员配置,对护林员、护林区域等进行统筹,是管护森林资源安全的重要保障。
华兰村的张直永,祖父是老护林员,年事已高。去年,28岁的张直永,通过村委会推荐、林业站考核、镇人民政府审查,从竞聘者中脱颖而出,被村民代表选为护林员,从祖父手中接下了管护公益林的接力棒。
以前,护林员素质参差不齐,存在老化、管理弱等问题。2015年,西滨镇在护林员选聘上,做到民主推荐与组织考核相结合,对护林员实行聘任制。《村委会与护林员管护合同》与《镇政府与村委会监管合同》明确了村委会、护林员、监管员等与生态公益林保护相关的主体之间职责。
“过去,选择护林员缺少标准,而且工资待遇偏低。现在选聘公开规范化,工资待遇提升,护林员的积极性高了,护林效果也更好了。”西滨镇林业站站长罗裕介绍,全镇已拥有一支33名“为人正直、身体健康、热爱林业工作”的护林员组成的管护“新军”。
同时,西滨镇还统筹了生态公益林管护区域,以村为单位,按照公益林面积、分布、管护难易程度等因素,划分责任区,每个责任区设1名护林员。以前彭坑、七斗等村生态公益林面积较小,能提取的管护费用少,护林员积极性不高,如今这部分村的生态公益林划入相邻村的管护责任区一并管护,管护效果明显提高。
在责任区划分中,西滨镇还统筹兼顾商品林,将责任区周边的商品林划入生态公益林护林员森林防火责任范围,并鼓励专业大户和新型林业经营组织将承包经营的商品林委托给生态公益林护林员管护,降低经营成本。立规矩统筹护林资金
生态公益林管护中,如何统筹使用好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是重点。西滨镇制定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使用和管理办法,明确不同权属的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使用标准。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按比例提取,主要用于村民分红、管护费用等。其中,管护费用由镇政府统筹使用,用于护林员和监管员的报酬等。
护林员报酬由基础工资、绩效工资、集中巡护补贴和年终考核奖四部分构成。工资总额原则上按责任区面积确定,基础工资占工资总额60%,绩效工资占40%,考核资金按年度考核结果确定。
监管员由村书记、主任和林场场长担任,负责对护林员巡山等情况进行监管,报酬与护林员管护质量直接挂钩。
同时,镇林业站对生态公益林管护成效进行严格考评,对于管护质量存在问题的,将严格按合同规定对护林员予以扣罚工资,并对监管员予以相应处罚;做到赏罚分明,极大激发了管护人员的主动性。
护林方式上,集中巡护与分散看护相结合。防火期间,按片集中巡护,由镇防火指挥部统一调度,每人每天补贴70元,无故不参加统一调度的每天扣款50元;非防火期间,在各自责任区内进行巡查管护,每月巡山时间不少于15天。
“以前生态公益林由村自聘自管,现在镇政府统一管理,加强了巡山工作,保证护林到位,避免了拿薪不出全工的现象。”罗裕站长表示,通过“联效计酬、综合管护”,工作效果变好,目前没有发生森林火灾,没有发生盗砍滥伐现象。建平台统筹技防管理
“雍口村的章正模正在下洋西南方向巡山,双洋村的蔡宣梓也开始巡山了……”4月11日上午9时,西滨林业站工作人员边点击鼠标,边指着电脑屏幕向记者介绍,“通过这个信息管理平台,我们能清楚地定位护林员位置,查看护林员的巡护轨迹、时间等信息。”
人防与技防相结合,是尤溪县创新管护生态公益林的一个重要方面。
去年,西滨镇建立了护林员GPS信息管理平台,通过给护林员配备GPS定位手机,将人防、技防相结合,实现护林员网格化管理。同时,逐步在西洋、三连、雍口、华兰、七里等村的重要路口设置高清监控摄像头,增强对森林情况的管控能力。
眼下,尤溪县正着手建设“智慧林业”项目,不断加快数字林业进程;已在县城设立监控总中心,并在西城镇完成分中心布点工作。届时,尤溪依托“智慧林业”服务平台,可实时监控全域森林,全面提升林业管理水平,为生态公益林管护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信息保障。
尤溪县资源管理站站长陈茂景介绍,“智慧林业”项目建成后,县里将结合“智慧林业”服务平台,在全县铺开“联效计酬、综合管护”的生态公益林管护新模式试点工作。
【编辑:李南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