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黄少萍:闽南文化将照亮世界闽南人

01.12.2014  11:01

    新华网福州12月1日电(记者 王雄)不久前,世界闽南文化节在澳门召开,成为继台湾、泉州之后的第三个举办地,来自菲律宾、新加坡、日本及香港、台湾、欧洲、非洲、美洲、中东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30多个社团共襄盛会。

    作为闽南文化的发源地,世界闽南文化节上有多少泉州元素?这样的艺术盛会能给全球闽南人带来怎样的影响?泉州市委市政府在闽南文化的传承中发挥了什么样的积极作用? 11月29日,新华网记者带着这些问题专访了泉州市委书记黄少萍。

    泉州元素大放异彩

     记者: 不久前2014世界闽南文化节在澳门举办。听说黄书记您也亲自带队参加了。我们很好奇,此次在澳门举办的闽南文化节上,您带去了多少泉州元素?

     黄少萍: 泉州是联合国授予的全球首个“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中国首个“东亚文化之都”、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起点城市。这次文化节期间,泉州作为闽南文化主要发祥地、闽南文化的原乡,带去了最纯粹、最原生态的非物质文化展示。比如,南音、梨园戏、高甲戏、提线木偶、答嘴鼓、拍胸舞等在澳门悉数亮相,在三场文艺戏曲演出中,泉州的节目占了近半。还有,泉州木偶头、陶瓷、木雕、纸织画、漆篮、金苍绣等工艺作品和影雕、刻纸、妆糕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令海内外嘉宾大开眼界。此外,泉州还选送了970组、1000多张摄影作品和相关论文参加“世界闽南风情”摄影展及系列学术论坛,全方位展示了泉州文化魅力。

    这些来自泉州的原乡味道,在当地华侨华人甚至更为广泛的澳门社会中,引起了热烈反响。许多澳门老华侨表示,已经几十年没有看到这样正宗的闽南文艺精粹,为家乡感到自豪;来自欧洲、非洲等地闽南同乡会的代表们也说,离家乡越远,对家乡文化、乡里乡亲的牵挂愈甚。所有这些都充分说明了,闽南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元素,在海内外有很深的影响力。

     记者: 就像黄书记介绍的,此次澳门世界闽南文化节上,泉州不是东道主,但同样有相当于主角的担当和展现。而这也让我们自然而然地想起,泉州是2013世界闽南文化节的主办城市,可以给我们回忆下当时的情景吗?

     黄少萍: 是的,早在2010年,泉州就开始举办“闽南文化节”,至今已举办了3届。2012年4月,台湾中华文化总会举办了第一届世界闽南文化节,台当局领导人马英九出席并致辞,阐述了闽南文化从大陆传播到台湾的历史,高度推崇闽南文化“进取而不掠夺,开放而不软弱”的精神特质。在多方的共同推动下,活动升格为“世界闽南文化节”,并发展成现在由泉州、台湾、澳门、金门等地轮流举办。

    2013世界闽南文化节,泉州作为主办方和原乡,更是精益求精。从形式来看,由两岸分别举办跨进了共同合办、轮流举办的新纪元,使两岸同胞、世界闽南籍乡亲的心贴得更近,手拉得更紧;从规格来看,由文化部、海协会、全国侨联、台盟中央、全国台联、中国广电协会、福建省政府等单位共同主办,更加凸显了闽南文化在弘扬传承中华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从影响力来看,汇聚世界六大洲38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名嘉宾,盛况空前,海外乡亲、世界闽南人、社会各界响应的烈度前所未所。自筹备工作启动之日起,征集文物、招募志愿者的消息一经发布,就得到海内外闽南儿女的热情响应。35个项目、70多场次各类活动在文化节期间精彩接力,点燃市民的热情。在各方鼎力支持下,世界闽南文化展示中心开馆,该馆把长期散落在世界各地的闽南文化瑰宝集聚一堂、集中展示,首期就展出了2100多件文物、800余张照片,成为展现闽南文化世界性的重要窗口;中国社科院文化研究中心闽南文化研究基地授牌,海内外弦友聚泉共唱千年雅乐,数万市民争睹台湾特色庙会……兼顾学术性、草根性的一系列活动,让闽南文化韵味尽情绽放。

    可以说,这是一次“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更是一次历史文化名城再升华、闽南文化薪火相传的新起点。以文化节为纽带,全球各地的闽南人齐集泉州,与祖地文化同频共振,追溯同根同源、手足情深的文化渊源,寻找参与家乡发展的合作契机,凝成跨越国界的同心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