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马脱贫记

19.07.2019  21:22

  马刹巴的工作除了日常的配料交割之外,偶尔也要到流水线上帮忙装配镜片。新华网 刘默涵 摄

  新华网厦门7月19日电(刘默涵)开着自己挣钱购置的SUV汽车,看着副驾驶位置上的爱人一脸幸福,23岁的甘肃小伙马刹巴咧着嘴开心地笑了起来。

  几年前,小马一家还世代生活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县的一处山区,是县里建档立卡贫困户,一家人耕种着几亩薄田,种点土豆、小麦、玉米,靠天吃饭,土里刨食,日子过得苦哈哈,用“家徒四壁,一贫如洗”来形容也不过分。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小马上完初中就外出谋生,在上海、南京拉面店做帮工,在西藏做食品酒水批发,但是都没能挣到钱。

  小马说,大西北有一个现象,越穷、自然条件越恶劣的地方,娶媳妇越要早下手。家里给小马张罗了一门亲事,不久后孩子接连出生,压在身上的担子越发沉重。2016年回到老家,小马有些颓唐,不知道下一步往哪里走。

  临夏州是厦门市的对口帮扶城市。而小马家乡所在的临夏县以及毗邻的临夏市,则是厦门市思明区的对口帮扶对象。2017年,思明区聚焦脱贫攻坚“一号工程”,将东西部扶贫劳务协作作为帮助当地精准脱贫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并在一年后出台《思明区落实东西部扶贫劳务协作的实施意见》,推出了劳务输转补贴、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和创业奖励等三大类劳务协作优惠政策。

  这一年,在家乡干部们的动员下,小马带着妻子从大西北穿越大半个中国来到东南沿海的厦门市,成为诚益光学(厦门)有限公司的一名接料员,而妻子也成了工厂里的一名眼镜上下挂框操作员。

  诚益光学是思明区开展劳务输转工作的定点企业。截至目前,该公司累计接收临夏籍工人429人。企业不仅提供免费住房,还专门准备了清真食堂,请来临夏当地的厨师烹制菜肴。由于政府为工人们提供了伙食补助,这样一个月下来,工人们吃住基本不用再掏钱。

  政府关心,企业爱护,同事和睦,工作轻松,小马说,这是他打过的最开心的一份工。

  除了正常的每天八小时工作,加上晚上和周末的加班费,如今小马和妻子两个人一个月收入可达1万余元。收入高了,老家的生活条件获得了极大的改善。现在,小马一家已经从山区搬迁至山脚下的集镇,盖起了新房,添置了冰箱、彩电、洗衣机等电器。2019年1月,小马还贷款买了一部国产SUV汽车,小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面朝大海,春暧花开。出生在大西北,缺水是小马出生以来抹不去的记忆。到了厦门,小马便带着未曾出过远门的妻子去看海。

  小马心里有着一个说大不大的梦想:一定要在厦门把根扎下来,再把孩子接到身边,为他们提供一个更好的教育与成长环境,把穷根彻底斩断。

  当前,脱贫攻坚战的号角已经吹响。作为甘肃省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省份,福建省提出要在资金、产业、人才等方面加大力度,精准施策,完善扶贫协作考核,着力提高扶贫协作实效,以实实在在的成效让贫困群众更加有幸福感。

  以厦门市为例,2018年该市投入携手奔小康财政援助资金4.718亿元,携手奔小康行动惠及贫困人口200351人,帮助2890人实现脱贫。未来,厦门市还将在劳务协作、产业合作、消费扶贫、社会帮扶等方面积极探索,逐步走出高质量的协作之路。

  这是马刹巴和车间主管就日常工作中的问题进行沟通与交流。新华网 刘默涵 摄

  这是马刹巴夫妻在公司的清真食堂就餐。因为政府和公司有相应的补贴,临夏籍务工人员吃住基本不用再掏钱。新华网 刘默涵 摄

  马刹巴夫妻两人省吃俭用,不仅在老家盖了房子,2019年年初还贷款买了一部汽车。这是夫妻二人驾车外出。新华网 刘默涵 摄

  来自大西北的马刹巴非常喜欢厦门的海景。这是他与妻子在海边散步。新华网 刘默涵 摄

  因为妻子吃不惯南方的米饭,体贴的马刹巴会在下班之后为妻子做拉面。在厦门的两年多时间里,夫妻二人互相扶持,向着脱贫奔小康的目标不断前行。新华网 刘默涵 摄

  这是马刹巴在老乡开的拉面店里取经。他梦想,未来通过打工积累原始资金,也能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店,在厦门长久扎根。新华网 刘默涵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