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赖小民:优化新常态下结构化调控政策

09.03.2015  11:28

  中国经济正在进入一个增长动力切换和发展方式转变的新常态,多种风险、挑战和机遇并存。一方面,外部环境稳中趋好、改革红利进一步释放、新的增长点蓄势待发,中国经济仍将平稳增长;另一方面,增长动力切换、去产能压力较大、房地产市场调整和债务率高企等因素也在制约增长。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并要求政府更好地发挥作用。新常态下,为促进经济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和经济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如何提高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精准性、时效性与协调性,是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赖小民专门针对“优化新常态下结构化调控政策”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赖小民认为,当前,社会融资成本依然较高,金融潜在风险日益突出,地方政府收支不平衡压力加大,化解过剩产能任务艰巨,是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在此背景下,必须处理好经济结构调整和宏观总量政策之间的关系,宏观总量政策要把握好取向和力度,要在基础条件出现较大变化时适时适度地调整,防止经济出现惯性下滑,同时也要注意防止过度“放水”、杜绝“大水漫灌”,提高和完善结构性调控的灵活性、精准性和时效性,使得积极财政政策更加积极,以创新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同时货币政策要坚持稳健取向,突出灵活性和针对性。为此,他提出五点建议:

  一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在经济下行期,财政收入增长放缓,民生等刚性支出不减,财政收支矛盾进一步凸显。因此,建议2015年政府继续压缩一般性支出,将更多资金用于支持“三农”、社保、小微企业、科技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水利等领域。同时,建议政府创新投融资机制,积极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将水电、核电、铁路、港口、内河航运设施及枢纽机场、干线机场、城镇供水供热、污水垃圾处理、公共交通等更多领域向社会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开放,为社会有效投资拓展更大空间,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发展潜力。

  二是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推进重点领域税制改革。建议政府在进一步落实支持小微企业等税收优惠政策的基础上,根据形势发展继续研究出台相关支持政策。在2014年“营改增”扩大到铁路运输、邮政业和电信业的基础上,2015年继续扩大到生活服务业、建筑业、房地产业和金融业等行业,进而完成“营改增”的全行业覆盖。此外,加快资源税改革向煤炭之外的其他重要矿产品扩展,加快推进房地产税、环境保护税的立法工作。

  三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防范化解财政风险。建议政府扩大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试点范围和规模,剥离融资平台的政府融资功能以及推广使用PPP模式等,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防范化解财政风险。同时,为落实《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建立健全现代财政制度,建议加快推进税收制度优化,调整中央和地方的事权与支出责任,构建地方税体系等改革。

  四是货币政策坚持“总量稳定、结构优化”的取向。考虑到2015年经济增速继续下行、物价水平较低,货币政策应坚持稳健基调和总量稳定的目标。由于当前货币政策事实上也承担起了经济结构调整的任务,建议央行继续使用和创新结构性政策工具,继续采用定向调控政策。

  五是辅以小幅降息和降准,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2014年11月末和2015年2月末,央行调降了存贷款基准利率,但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效果若体现出来还需要时间和进一步的跟进措施,建议央行继续引导银行间市场利率下行,以此达到压低贷款定价的目的。如果效果不佳、企业融资成本仍居高不下,特别是经济增速明显走低、就业恶化,则仍需辅以小幅降息和降准,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提高企业投资的积极性,从而改变通缩预期。除此之外,要积极培育和发展直接融资市场,加快推进新股发行注册制改革,进一步促进债券市场、私募股权和创投基金发展,支持中小微企业依托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开展融资,进一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