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融资成本降低(经济新方位·年中看亮点)
今年以来,金融机构继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二季度末,银行业金融机构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余额为35.63万亿元,其中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0.7万亿元,同比增26.6%。前6月,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较去年全年平均水平下降0.58个百分点,小微企业融资成本降低。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19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逐步发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民营和小微企业力度不断加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逐步提升。
下一步,如何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加大对制造业的信贷支持?怎样提升服务小微企业的效率?记者采访了业界有关人士和专家。
引导增加对制造业、民营企业中长期融资
“制造业是服务实体经济、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点领域。”中国工商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一季度末,该行制造业贷款余额超过1.4万亿元,其中先进制造业贷款余额超过6000亿元,较年初增长5%。参与制造企业债转股项目,支持国企混改和民营企业优化财务结构;支持汽车、新能源等民营企业延伸产业布局等,工商银行近年来积极发展多元化金融服务。
近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制造业、民营企业的中长期融资。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董希淼认为,要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从重点领域看,要专门制订针对制造业贷款的制度办法,创新制造业贷款考核奖惩机制,建立起有效的容错纠错机制,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加大对制造业的信贷支持。
今年以来,对民营企业金融服务已得到明显改善。“下一步要巩固前期成果,在掌握企业经营情况和融资需求的基础上,将资源配置到暂时遇到困难但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董希淼建议。
改进信贷管理模式,产品更新、渠道更广
今年以来,银行业金融机构改进信贷管理模式,创新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服务小微企业的效率不断提升。
完善数据“画像”,服务模式更新。网商银行通过支付宝等移动支付数据,建立了10万项以上的指标体系和3000多种风控策略,探索出3分钟申贷、1秒钟放款、全程0人工介入的“310”小微贷款模式,一方面可使小微企业免担保抵押、凭信用贷款,通过手机就能及时获得金融服务,另一方面将不良贷款率控制在1%左右。业内人士认为,新型互联网银行通过智能化风控体系和数据“画像”等发放小额信用贷款,有力拓展了对小微市场主体的服务覆盖面。
融资渠道多了,资金来源更广。在福建,厦门银行、厦门农商银行成功发行小微金融债共90亿元;福建海峡银行成功发行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券。此外,福建积极推动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落地,招商银行福州分行独立为三安集团创设风险缓释凭证2.5亿元,带动发行超短期融资券5亿元。科创板的推出还将进一步增强资本市场对于科技创新型企业的支持力度,也将撬动社会资本增加对科技创新型小微企业的资金支持。
发挥合力,构建服务实体经济长效机制
对企业不了解,怎么敢放贷?金融机构如果无法解决准确识别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及财务状况的问题,就解决不了不愿贷、不能贷、不会贷等问题。
近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启动中国供应链金融数字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工作。协会业务三部主任杨彬说,当前供应链金融行业发展很快,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比如,中小微企业过分依赖核心企业的信用背书和信用传递,很难建立自身信用;利用数据、信息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信用评价服务的有效供给严重不足,甚至有的企业为了抢占客户,降低风控标准。协会建设这个平台,将可实现参与各方的共赢,帮助中小微企业获得低成本、可持续的金融服务,帮助金融机构精准识别客户、控制信贷风险。
发挥合力,才能构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长效机制。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副司长邹澜说,下一步将继续加强与监管、财税、工信等部门协调合作。推动发挥国家融资担保基金作用,引导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担保费率,加大担保支持覆盖面。清理规范企业抵押登记、资产评估、过桥等附加费用,减轻企业负担。推动地方完善贷款风险补偿和分担机制,加快建设区域性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