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性健康教育何须遮遮掩掩

06.03.2017  22:35

  某地一家长在微博吐槽学校发的《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尺度太大。出版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回应,该书有严格的审查流程,也符合教材编写的初衷。(3月5日人民日报客户端)

  “从垃圾桶里捡来的”、“从妈妈肚脐眼里钻出来的”……在面对孩子性与身体的疑问时,很多家长都会采取这种避而不答的“迂回战术”。在我国,长期以来因受传统观念影响,小学生性健康教育一直被视为雷区、禁忌,家长们往往是羞于启齿、谈性色变,担心“教坏孩子”,而学校对此也是含糊其辞、重视不够。

  数据显示,去年全年媒体公开报道的性侵儿童(14岁以下)案件相比2015年同比增长27.35%。而且由于诸多因素,这些数据仅仅是冰山一角。2016年女童保护基金对9151位家长调查发现,高达68.63%的家长没有进行过类似的性教育,令人忧心忡忡。这凸显了当前学校和家庭对防性侵教育的缺失,开展小学生性健康教育已经迫在眉睫,不能再等待观望了。

  欧洲一些国家在这方面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比如,英国法律规定必须对5岁的儿童进行强制性性教育,瑞典的“避孕教育”堪称世界性教育的典范,芬兰的性教育科普书《我们的身体》可以像《一千零一夜》那样每天讲一节。而在荷兰,儿童5岁进小学时就开始接受性教育,孩子们甚至会在餐桌上和父母讨论这一话题,因此荷兰女孩怀孕的几率在欧洲是最低的,仅为美国的五分之一。

  专家们认为,性健康教育是关乎孩子一生的教育,对青少年甚至儿童开展早期性教育,可以帮助孩子对性有正确的认识,一定程度上讲,早期性教育=生命安全教育。女童保护基金调查显示,97.25%的家长希望学校对孩子进行防性侵教育,很多家长也一直呼吁学校要开展性教育相关课程,但真的“狼来了”,家长又担惊受怕,反感抵触,这种“叶公好龙”式的教育态度真的要不得。

  孩子们童心烂漫,天真无邪,好奇心强。在孩子们眼里,性器官就如同树叶、花朵,和鼻子、耳朵一样,只是器官而已,不含任何情色眼光。如若家长们谈性色变,遮遮掩掩把性话题神秘化,反而会产生不良心理暗示,让孩子误以为性是羞耻的、见不得人的,白白浪费性启蒙教育的良好时机。

  面对家长的吐槽,北师大出版社回应称,该书有严格的审查流程。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出现这样的讨论也实属正常,毕竟冲破传统观念束缚,打破性教育的禁忌,让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被全社会所接纳和认可,也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我们希望,作为家长不仅要跨出性教育的狭隘误区,大胆接受科学教育理念,而且要引导孩子科学认知,让他们从小开始接受正确的性健康教育。同时,作为学校也要为学生提供接受正规性教育的机会,将性健康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课程,让孩子们学会和懂得如何保护自己。

  我们也相信,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祖国的花朵会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涵江区委文明办 耿明华)

福建日报评论员:团结奋斗办好福建的事情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文明
让文明礼让风气蔚然成风
  中国自古便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