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开设学农实践课“接地气”

16.03.2021  00:55

  3月12日,在西安西航三校开元校区内,小学生们正在田地里忙活,这是该校开设的学农实践课。该校杨校长称,目前园地内种植的蔬菜多达十几种,每年收获的蔬菜除了供食堂使用,也会分给师生们带回家吃,希望孩子们通过这门课程,能更加珍惜劳动成果,知道勤俭节约。(3月14日《新京报》)

  小学开设学农实践课“接地气”。校园成了“小农场”,既可以成为“劳动实践基地”,又能让学生们亲手在校园园地内种植各种蔬菜,除了供食堂使用,也会分给师生们带回家吃,可谓一举数得。

  在今年的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安庭认为,“在我国现代教育史上,各类学校开设学农类课程的优良传统,目前没能很好地全面延续。”,他建议,应鼓励学校开设学农类实践课程。在乡村振兴的新时代要求下,要实现传承我国优秀的农业文明、农业科技成果、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目标从娃娃抓起,应鼓励大中小学定期开设学农类实践课程,让“中华社稷”根植孩子们的心田。

  委员建议在学校开设学农实践课非常必要的。如今,有很多小学生不认识部分蔬菜和水果,尤其是很多城里的学生,有的分不清楚蒜苗和大葱,有的甚至连稻谷长什么样也没有见过。很多家长认为,开展类似的学习实践活动是非常必要的。闹笑话是小事,不知道农作物生长过程就不是小事了。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根基,14亿人离不开庄稼人,离开庄稼人谁也没法活。

  随着如今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学生对农耕知识的认识并不深刻,这就很容易导致他们很难体会到农活的艰辛,这也是很多学生难以形成珍惜粮食的原因之一,因为他们没法切身体会到粮食是来之不易的。教化之本,出于学校。让学生田地里种菜劳动,不仅深入田间地头,施肥、耕地,脚踩泥土却手捧希望,据此真切的认识劳动的可贵、感受收获的喜悦,更能通过劳动加强同学之间的团结合作精神,增强实践的能力。可以说,从中习得的知识,是对书本知识的补充,也比书本丰富的多。

  开设学农实践课,获益多多。既让孩子感受到了自然的脉搏、拓宽了孩子的视野,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体验到了劳动与收获的欢乐,明白了只有勤劳的人们才能画出秋天的图画。现在,很多孩子都免去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动艰辛,但是,让他们走近先辈们的时代,感受先辈们的智慧与勤劳,这样的劳动教育对孩子来说,也是别具意义的。(莆田文明网 吴玲)

福建日报评论员:团结奋斗办好福建的事情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文明
让文明礼让风气蔚然成风
  中国自古便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