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点题 大气力施治

24.01.2022  14:34

案款发放,是执行工作“最后一公里”。如何成就百姓幸福可感的“一公里”,让公平正义触手可及?

涉党政机关执行案件,是考量一个地区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风向标。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强制执行,推动党政机关带头履行判决、维护诚实守信?

2021年以来,福建法院以开展执行领域顽瘴痼疾整治为契机,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瞄准目标、精准发力、查漏补缺,以执行机制变革推动效率变革,切实提升司法公信力和群众满意度。

改革创新,从关键小事入手

民生“关键小事”,亦是“国之大者”。

办理银行贷款难,遇被执行人不配合腾房难……曾经的这些难题,成为“法拍房”改革后面临的考题。

2021年11月,平潭综合实验区人民法院协同公安、行政审批、市场监督管理、税务等部门,创新推出涉案房产“e拍即得”协同执行机制,打破了司法、行政与金融行业等之间的数据壁垒,解决群众在司法拍卖中遇到的难点堵点。

原来至少要跑三趟,现在最多跑一趟!”2021年12月30日,市民洪女士成为首位“e拍即得”协同执行机制的受益者。从竞拍、评估、贷款、付款再到最后过户,洪女士只等待了20天,便拿到不动产权证。

传统的拍卖模式中,买受人光是缴纳税费至少需要30个工作日。而在“e拍即得”协同执行机制下,法院直接与税务部门完成线上缴税对接,仅需5个工作日即可完成。此外,平潭法院还与多部门开通信息直达通道,通过云端平台实现信息数据的线上交互,真正做到让群众少跑腿、办事更方便。

执行领域顽瘴痼疾整治,动没动真、碰没碰硬?老百姓最有发言权。

福建法院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突出百姓“点题”、法院“答题”,从解决民生“关键小事”入手,聚集群众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改革突围、聚力攻坚。

创设一项慈善基金、挂钩十个行业协会、协同百家爱心企业、帮扶千起案件当事人、惠及万户家庭成员……晋江市人民法院率先推出“执行+慈善”司法救助机制,为法院执行过程中发现的生活困难当事人提供资金救助和就业帮助,消解他们的近忧远虑。

厦门市思明区人民法院联合当地金融部门,推出“法银众联”涉众型执行案款发放机制,采取一键核查身份、一键精准通知、一键批量发放,让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等涉众型犯罪受害人在家门口的银行便可以领取赔偿款。

这些来自基层的“微改革”“微创新”,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司法需求,切实推动着福建法院执行工作提质增效。

示范引领,为营商环境破题

一起以某地政府为被执行人的案件,执行标的额仅8000元,却因政府怠于执行拖了近一年未果。2021年2月,经宁德市中级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这起跨行政区域执行案件才画上圆满的句号。

合上案卷,案件承办法官、宁德中院执行局干警兰子君陷入沉思。

类似涉党政机关案件未能在判决生效后自动履行生效判决,在行政案件跨区域集中管辖改革后时有发生。“判决生效后,一些涉执行机关工作人员法治意识不强,互相推诿扯皮,常使得案件后续履行无人盯、无人管。当事人不得不再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立案才能解决问题。

一旦地方政府或行政机关上了失信的“黑名单”,便成了影响当地营商环境的一块“癣疾”。如何破题?

2021年,在宁德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宁德中院率先建立涉党政机关案件“零强制执行”工作机制,通过党政联督、全程实督、惩戒严督,有效促进党政机关更加自觉主动履行生效法律文书,为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贡献“加分项”。

霞浦县牙城镇政府与村民江某因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引发纠纷。2020年,经宁德中院终审判决,牙城镇政府应支付给江某房屋价值损失款115万元,并配合江某办理不动产权证。  

霞浦县人民法院执行局局长陈鹏辉说,为推动当事人诉求实质性化解,霞浦法院启动执前督促“三步走”程序,及时向当地党委、政府通报案情,同时向牙城镇政府发出预警提示,释明拒不自动履行可能面临的法律责任。

在各方联合督促下,牙城镇政府及时付清了判决款项。同时,还成立工作专班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协助江某办理不动产权证。老百姓打官司不仅要“讨说法”,更想“求解法”。由于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俱佳,该案入选“2021年福建法院十大执行案件”。

避免制度设计成为“纸老虎”,就必须长出“钢牙锯齿”。宁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构建党政机关“零强制执行”工作机制,要求党政机关带头执行法院裁判,并把涉党政机关不自动履行人民法院生效裁判的案件数纳入综治平安、文明、营商环境等考核指标。

这样一来,不仅推动形成党政机关带头自动履行、带头引领诚信的良好氛围,也从源头上有效减少人民法院受理执行案件的潜在增量。”宁德中院党组书记、院长董明亮说道。

2021年以来,宁德市两级法院新收当事人申请涉党政机关案件仅36件,同比降幅52%,其中,中院本级仅新收11件,同比下降71.79%。2021年12月,宁德中院推行的党政机关“零强制执行”工作机制,被福建省发改委作为全省第三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典型经验向全省推广。

制度规范,让善执理念扎根

有案不立、有款不发,以及司法拍卖中的一些乱象,让公平延迟、正义打折。对此,人民群众深恶痛绝。

2021年以来,福建高院坚持“当下治”和“长久立”有机结合,把握关键问题和环节,加强执行领域突出问题集中整治,相继出台强化执行公开、规范执行案款发放、规范司法拍卖等方面铁律禁令,推进执行领域问题系统管理,切实把执行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针对一些法院存在执行案款发放迟延问题,福建高院开展涉案款物专项清理处置行动,运用自主研发的廉政风险防控“清风”系统开展线上核查;同时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执行案款管理的实施办法》,推动当事人账号确认前置到诉讼立案阶段、当事人一账号贯通审判执行始终、对未落实“一案一账号”实行督办问责等,进一步规范案款发放。仅2021年11月18日,全国法院执行案款集中发放日活动当天,福建法院共发放执行案款11亿余元。

拍卖是执行工作财产处置的重要环节,也是执行工作易触发的廉政风险点。福建高院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建章立制将司法拍卖这一环切实管住管好。

在2021年10月31日该院执行局印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司法拍卖工作的指引》中,记者看到对以往易滋生问题的关键环节予以了制度的刚性约束,如执行法院应主动向买受人特别提示税费查询;处置的不动产涉及尚未办理初始登记或存在违章搭建的,执行法院应在拍卖公告中善意披露信息等。

只要是老百姓关注的事,再小也值得我们去做。全省法院执行工作以小切口点题,花大气力整治,充分彰显了善意文明执行理念正在全省法院深深扎根。”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执行局局长许寿辉说。

数据显示,2021年,福建法院共执结各类案件33.4万余件,同比上升13.75%。18项关键指标有11项居全国法院第一方阵。

  来源:人民法院报 责任编辑:罗晓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