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候鸟”返乡记

16.01.2017  11:33
  •   “小候鸟”王心彤和爸爸妈妈在福建福清等候长途汽车,准备到福州火车站乘坐K4186次列车回重庆老家(1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新华社福州1月15日新媒体专电(记者 王成 沈汝发 涂洪长)15日一大早,在渝东北的红旗村,群山初露黛色,大地还在浅睡。晨光中,8岁女孩王心彤和她的父母,经历40多个小时的漫长旅途后,终于回到了老家。

      13日上午,从福清乘坐巴士到福州火车站开始,记者跟随王心彤一家,乘K4186次列车于次日下午到四川达州,又在当日夜宿重庆梁平区,直到15日清晨回到云龙镇红旗村,全程记录了“小候鸟”2000多公里的返乡之路,近距离感受到他们漂泊的艰辛和团圆的美好。

  •   王心彤在福州火车站通过验票窗口(1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在异乡:搬来搬去的家

      由福州客运段值乘的K4186次,是今年春运福建首趟外来务工人员专列,面对满载的车厢、嘈杂的环境,第一次乘坐火车的小心彤,最初的新鲜感很快一扫而光。

      上车不久,她的小脸就憋得通红,额头的刘海被汗水浸湿了一大片,粘在父亲王相权怀里烦躁得滚来滚去:“怎么一点都不透气啊?我再也不想坐火车了。

      36岁的王相权是一名小货车司机,从14岁就外出务工,早见惯了这样的场景。他摩挲着小心彤的脸蛋哄她:“爸爸以前在火车上站过20多个小时,只要能回家,你就忍一下咯。

      听到“回家”,小心彤黑漆漆的大眼睛又有了光亮,睫毛扑闪起来像在想着什么,很快就安静下来。

      小心彤3岁就离开老家,跟随父母一起生活,每年只在春节回家一次,但她却一直对老家心心念念。13日当天,小心彤早上五点多就醒了,兴奋劲儿直到上车后才褪去。

      记者问她:“在家待的时间那么短,为什么这么想回家?”,小心彤用稚嫩的童音回答:“因为家里有朋友,福清没有朋友,我感觉很孤单,没有人陪我玩。

      “在福清已经搬过5次家了,现在住的地方是今年元旦后才搬过去的。”王相权说,“刚玩熟悉的小朋友,又不能在一起玩了。

      小心彤的妈妈余改芬在福清一家新材料公司打工。“她爸爸经常出车,我的工作是三班倒,经常顾不上她。”余改芬眼圈有些泛红,“有时候把她自己放在家里,门从里面反锁,哪都不让她去,像养在笼子里的小鸟。

      记者问余改芬:“为什么不把孩子留在老家,让老人帮忙照顾?”她说:“放不下孩子,不管有钱没钱,只要一家三口在一起,心里就安乐多了。

      小心彤没有说话,把头深深埋在妈妈怀里,两只小手紧紧抱住妈妈的胳膊。

  •   王心彤随父母在福州火车站候车大厅寻找候车室(1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在路上:爸爸妈妈更辛苦

      13日晚上,小心彤躺在妈妈腿上沉入了梦乡。王相权为了腾出空间,让女儿睡得更舒服,硬是挤进了车厢过道的人群里。“很多人都睡了,过道上太挤,单着腿站了半个小时。”王相权回忆说。

      14日一早,记者问小心彤:“昨晚睡得怎么样?累不累?”她唰地笑了,一眼望向王相权,又扑在爸爸身上说:“我不累,爸爸妈妈累,他们睡得少。

      在余改芬眼里,女儿的心里懂得很多事,只是不说。“她跟别的孩子不一样,给她买新衣服、新鞋子,她经常说不要,有时候买来了也不穿。”余改芬说,女儿知道父母挣钱很辛苦,想给家里省一点钱,从来不跟同学攀比。

      站在车厢过道,王相权一只手牵着小心彤的小手,另一只手跟记者比划着:“我当过油漆工、建筑工、锅炉工,开过餐馆、卖过大饼,老婆一直在厂里做工,没攒下什么钱。

      在座位前的茶几上,一家人上车前买好的方便面,满满的一大塑料袋。到了饭点,小心彤就挑出一包,王相权闪转腾挪,穿过整节车厢去倒热水。一路上,小心彤每一餐都是吃泡面,她说最爱吃的是红烧牛肉面。

      “物质上给不了孩子太多,就给她多一些陪伴吧。”王相权说,现在除了出车,他大部分时间都是陪小心彤,接送她上下学、给她做饭,因为女儿说过“有人陪着的时候,就觉得很快乐”。

  •   在福州火车站候车时,“小候鸟”王心彤依偎在妈妈的怀里(1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回老家:期待别再走老路

      回到老家的小心彤,像一只重返大自然的小鹿,不停地奔跑、雀跃着。她对着家门前池塘里的鸭子笑,追着小狗“小黑”大声地叫,拉着爸爸妈妈的手,沿着乡间的小路一直往大山的方向走。

      几十年来,在山包遍布、田地分散的红旗村,地里刨食不容易,外出务工成为很多村民的选择。小心彤的爷爷也是其中之一,64岁的王一平上世纪80年代就远走他乡,半辈子东奔西跑,直到2015年才从昆明回到重庆,现在市区的一家火锅店当后厨。

      15日上午,王一平跟老板软磨硬泡请来一天假,早上9点多一到家,他赶紧过来捏捏小心彤的脸蛋。

      奶奶刘国映66岁了,谈起早年间自己一边带着两个孩子、一边料理家里5亩多地,老人的泪水夺眶而出,她搂着小心彤说:“我老了,赚不动钱了,但还有养老保险金,我愿意都给孙女,供她上大学。

      王相权告诉记者,女儿今年小学二年级,现在就读于福清市镜洋中心小学。“学校里有四分之一以上的孩子都是务工人员子女,我们当时只是去报了个名,没想还真读上了公立学校,现在政府对我们农民工真挺上心的。”王相权说。

      记者问小心彤的家人,对女儿有怎样的期盼。他们都回答说,希望她好好读书,真正能在城市里扎根立足。

  •   “小候鸟”王心彤在福州客运段值乘的K4186次火车上望着窗外的风景(1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   在K4186次列车上,王心彤与邻座的小朋友一起玩游戏(1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   王心彤在K4186次列车上写作业(1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   在陕西安康站,母亲牵着王心彤赶往K4186次列车的餐车用餐(1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   王心彤和妈妈乘坐汽车回位于梁平区的老家(1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   王心彤和老家的小朋友一起玩耍(1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   “小候鸟”王心彤午饭时为长辈夹菜(1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   王心彤走在她老家屋前的小路上(1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   “小候鸟”王心彤回到家乡后和家人一起拍团圆照(1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   王心彤的爸爸和家人一起贴春联(1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