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企业陷资金困境 “多米诺骨牌”效应隐现
在浙江温州一家法院门口,贴满了因企业贷款逾期未还、引发债务纠纷而被银行起诉的公告;而在江浙一带的传统行业已经出现停工歇产、老板失联的现象。多位民企负责人表示,今年企业经营状况进入有史以来“最糟糕的状况”。
近期,部分地区信贷逾期集中爆发、互保圈“火烧连营”、产业空心化凸显。对于“造血能力”较弱的中小企业而言,资金紧张局面加剧可能会点燃一场始料未及的危机。
来自小企业的资金危机还可能引致“多米诺骨牌”效应:银行坏账率上升;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资金回笼受阻;垫付实力不足的P2P平台频现跑路事件,金融系统的风险有所提升。
互保圈“火烧连营” 部分企业陷困境
近日,钢贸圈融资危机的消息再次掀起波澜,佛山钢贸商们的信贷逾期集中爆发。有媒体消息称,整个7月佛山不良贷款飙升100亿元,罪魁祸首是钢贸行业出现的信贷危机。诚如此前长三角钢贸企业所遭遇的困境,行业不景气、产能过剩、经营利润难抵成本,一系列经营不善等问题造成贷款困难、资金链断裂、企业债务纠纷缠身。因资金紧张而造成的信贷危机正在中小企业中蔓延,这只是当下微观经济运行现状的冰山一角。
无独有偶,江浙一带的纺织行业也出现企业停工待产、甚至死亡的现象。江苏一家纺织企业老板透露,由于下游贸易商不断压价,纺织面料价格不断下跌,加上染料费用、人工等成本支出不断增加,利润空间大幅挤压。“现在企业的部分纺织机已经停工,加上客户资金紧张、回款周期长,很多欠款都没要回来,对企业的经营压力非常大。”上述企业老板指出,尽管纺织企业在秋冬季节会迎来订单旺季,但今年行业面临普遍困境,企业只能勉强度日。
调查发现,造成江浙、广东等中小企业资金困局的导火索正是此前帮助企业获得银行信贷资金的互联互保机制。当地中小企业行业协会有关负责人表示,此前“互联互保”模式在帮助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上的确发挥了不少作用,但当整体经济大环境出现调整后,互保圈就变成了钳制企业发展、加剧资金风险的利器。“比如有四人参与的互保圈,如果其中三个跑路,剩下一个守信的企业老板反而要扛下所有债务,这是很多民营企业被拖垮的真实状况。”
早在2012年,温州民间借贷危机爆发后,盘根错节的互保圈危机就已显现。尽管企业试图通过降低担保规模或用其他资金还清贷款的方式解除原有担保圈,但在资金普遍紧缺的现实下,“担保链条”风险化解并非易事。浙江嘉兴某金融担保公司业务经理林生说:“企业互保已操作了很长时间,由此融来的资金已进入企业日常运营,且额度都不小。以前企业经营没问题时,互保链条不会出事,但现在银行觉得这种互保贷款风险太大,抽回贷款,导致企业现金流断裂。”银行和企业的共同利益不明晰,银行在考虑风险控制或资金缺乏时就对中小企业止贷、惜贷,无疑加速了一批小微企业破产。
浙江萧山一家钢业企业负责人反映,单独的信用行为如今因互保圈已经渐成“火烧连营”之势,给那些正常经营的企业造成沉重债务压力。此时,银行因互保的债务危机选择收紧贷款,给企业带来非常大的资金压力。“不少互保圈的关系非常混乱,除了直接互保的企业受到债务压力的风险之外,第二圈、第三圈的互保企业也会因此受到影响,互保链条蔓延,促使银行为了管理风险急忙收贷,企业一下子就被推到生死边缘。”
除了互保圈外,此前企业的过度扩张也为民营企业如今资金紧张、难以维持经营而遭遇生存考验埋下伏笔。据了解,在此前银行信贷政策相对放松的条件下,加上要求对中小企业融资支持,不少地方鼓励企业加快多元化发展。在这种鼓励下,一些煤炭、钢铁、纺织等企业的产能扩张非常快,“有的企业拿到了银行贷款就马上买新机器投产、加大产能扩张;有的利用企业作为融资平台去搞一些副业,大多去投资房地产。当时市场行情好,企业几方面的利润都非常高,主动扩张的积极性很高,没过多考虑资金风险。”上述纺织企业老板坦言。
坏账风险有所上升 银行放贷谨慎
小企业经营状况的困境无疑会导致银行资产质量下降。银监会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6944亿元,较去年末上升1023亿元,已经超过2013年全年不良贷款增加规模的992亿元。其中,五大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共4235亿元,相比2013年同期增长21%。从行业看,钢贸和零售是银行出现不良贷款的重灾区。
不良贷款增加令银行收紧中小企业的信贷投放,惜贷心理日益加强。比如在浙江、广东,由于互保圈危机蔓延,众多关联企业受到牵连形成潜在的资金风险,而作为银行机构,为防控风险,对“或有互保风险”的企业也采取了谨慎放贷的策略。一位熟悉企业信贷业务的人士分析,目前一些企业大部分厂房设备等资产已做过抵押融资,担保企业本身也承担了其他联保企业数额巨大的贷款,这种情况就会被银行列为风险企业,一般风控审核很难通过。
在某国有大行从事企业信贷业务的周平坦言,银行的惜贷策略也有难言之隐,银行内部考核实行的是责任认定制度,若经办人手中的贷款项目出现坏账,将会受到扣除一定额度的绩效奖金的惩罚,相关负责人还会受到银行内部的警告,严格的考核制度,虽然是为了规避风险,也让银行人员会主动选择绕开一些企业的贷款申请。
此外,贷款客户此前挪用贷款资金、贷款用途不清等也是银行对企业收紧贷款的重要因素。上述银行业人士透露,不少贷款客户的资金,最终流向可能是房地产项目,短贷长投后期限错配造成企业资金链紧张,这种情况银行一般会考虑不会续贷。
对银行机构而言,优质客户减少令银行放款“左右为难”。周平指出,经济形势不好,银行的风险控制就会更严格。很多小微企业没有抵押品,财务亏损,光伏、煤炭等行业受到的限制更多。从去年开始,银行小微金融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同时整个贷款市场的压力较大,很多大企业的贷款不少,银行被“套牢”,为了防止坏账率上升,不得不为大企业提供滚动贷款,防止资金链出现问题,对小企业的支持自然就少了。
此外,在当下符合条件的企业融资需求下降的背景下,对优质客户的留存成为当下银行保证自身资产质量不持续恶化的重要方式。据了解,不少经营优质的企业本身并不缺少资金,在经济形势不好的背景下,贷款策略也会相对保守,如果投资盈利空间不大,无法覆盖借贷成本,就不会在此时冒险借款来扩大经营。如果有些客户能够明确资金还款来源,银行就会将该类客户列在继续发放贷款的留存名单中。一位民企老板反映,现在银行借款还会事先谈好条件,如果愿意将资金留存到月底、季末之后再提取,将会选择优先放贷。
逾期贷款陡增 P2P平台迎来兑付高峰
实际上,微观实体经济运行的“悲观”现状不仅牵连到企业、银行等市场角色,资金紧张局面也牵连到直接融资市场的其他参与者。曾被资本热捧、市场追逐的P2P平台正是被企业资金问题而遭受拖累的机构之一。
进入三季度,不少P2P企业开始出现贷款逾期、提现困难等问题。比如深圳某大型P2P平台9月出现的亿元大单坏账事件在业内掀起轩然大波,主要原因正是借款方涉嫌与第三方物流仓储合伙利用货物重复抵押套取平台贷款资金而造成平台4个项目借款逾期,创下P2P行业史上最大坏账记录。而在国庆之后,温州某P2P平台也在官网发布公告称,近期由于大量借款逾期,导致平台出现大量未收账款,资金周转困难。
一直以来,P2P机构被视为解决草根融资难题的创新性产品,面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调查成本、操作成本及过高的不良率,大部分P2P平台公司往往会宣称通过各种手段进行风险控制。据记者梳理,多数P2P平台公司会采取对投资者保护的风险保障措施,主要包括设立风险保证金、分散借款标的、第三方提供担保、运营方提供代偿保证;风控手段则涵盖需借款人资产提供抵押、大数据分析形成风控模型以及线下自建团队进行风控等。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平台看似严格的风险及运营模式依然无法抵御平台项目融资的逾期及坏账风险。熟悉P2P行业的圈内人士分析,风控模式对于平台运营十分关键,但哪种机制才能真正起到防火墙的效果,抵御行业性的风险并不确定,各自的风控仍存在不足。比如担保公司可能和平台自身存在关联关系,第三方担保本身资质存在问题;平台本身的兑付能力有限,对大笔坏账的发生可能出现无法兑付的问题;房产等资产抵押法律程序缓慢,贷款人权益最终仍难保证等。
业内人士预计,由于年底大规模清偿加上银行放款收紧、催收加剧、行业景气度仍未回升等因素,此前大笔借款的小企业主一旦无力偿还贷款,P2P平台就会遭遇坏账问题。如果不及时对待还项目风险进行排查,不排除年底倒闭的P2P平台数量将会大量增多的可能。今年年底,整个P2P行业或迎来较大一波兑付洪峰。网贷之家李振政指出,临近年关,企业资金链紧张的问题将日益凸显,不少业务上涉及向房地产、钢铁等传统行业企业借款的P2P平台,因借款人企业出现问题而可能遭遇市场性风险。为规避上述风险、减少不良率,不少P2P平台已开始转型,开展供应链金融、商业保理、融资租赁等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