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师重道
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也是佛教的优良传统。今值全国性“教师节”开展“尊师”活动之际,引录几则古今中外“尊师”事迹,供佛学研究社同学学习之用。
《观无量寿经》云:“欲生彼囯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
省庵大师著《劝发菩提心文》云:“云何念师长恩,父母虽能生育我身,若无世间师长,则不知礼仪;若无出世间师长,则不解佛法。不知礼仪则等同于异类;不解佛法,则何异于俗人。”
无论上智下愚,不离于耳,随时随处,不忘父母师长之恩,故《六祖坛经》记有:“恩则孝养父母” 。《坛经》中记:智常“心意豁然”,“常礼谢执侍,终师之世”。怀让“豁然契会,遂执侍左右一十五载”。“志诚礼拜,愿为执侍,朝夕不懈”。“慧可便顶礼,亲事九年,昼夜不离左右。”(《祖堂集·达摩传》卷二)此不忘师恩是也。《大智度论》卷四十九云:“知恩者,是大悲之本,开善业初门,人所爱敬,名誉远闻,死则生天,终成佛道;不知恩者,甚于畜生!”
僧伽的惯例规定年轻的比丘和沙弥必须服侍他们的老师。服务的范围包括洗涤、染袈裟和其他细微的工作。
经常礼敬年高德勋(有德行智慧)的人,四法增长:长寿、美貌、幸福和力量。
荀子云:国将兴必尊师,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
宋程子曰:师道立而善人多。《汉书》喻师为“化雨春风”。
《吕氏春秋·尊师》云:……必恭敬合颜色,审辞令疾趋翔,必严肃,此所以尊师也。君子之学也,说义必称师以论道,听众必尽力以光明,听从不尽力,命之曰背。说义不称师命之曰叛,背叛之人贤主弗纳于朝,君子不与交友。故教也者,义之大者也,学也者,知之盛者也。义之大者莫大于利人,利人莫大于教……天子入太学,祭先圣,则齿尝为师者弗臣,所以见敬学而尊师也。
《礼记·典礼》云:宦学事师,非礼不亲。(注:宦,仕也)
从于先生,不越路而与人言,遭先生于道,趋而进,正立拱手,先生与之言则对,不与之言则趋而退。
先生书策,琴瑟在前,坐(跪坐也)而迁之,戒勿越,虚坐尽后,食坐尽前,坐必安,执尔颜,长者不及,毋儳言,正尔客,听必恭,毋剿说,毋雷同,必则古昔,称先王。
长者问不辞让而对非礼也。(长者之前当执谦虚)
侍坐于先生,先生问焉,终则封,请业则起(父召无诺)先生召无诺,唯而起,侍坐于所尊敬。毋除席,见同等不起。
《管子·弟子则》云:“先生施教,弟子是则,温恭自虚。”
《孟子·腾父公》云:孔子没,子贡独居6年。昔者,孔子没3年,然后归。他自子夏子张子游,以有若似圣,欲以所事孔子事之,疆曾子,曾子曰,不可!江汉以濯之,秋扬以暴之,皜皜乎不可已!
逢蒙杀羿,羿亦有罪。逢蒙学射于羿,尽羿之道,思天下惟羿为愈己,于是杀羿。孟子曰:薄乎云尔,恶得无罪?郑人使子濯孺子侵卫,卫使庾公之斯追之。子濯孺子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吾死矣夫!”问其仆曰:“追我者谁也?” 其仆曰:“庾公之斯也。”曰:“吾生矣!”其仆曰:“庾公之斯,卫之善射者也。夫子曰,‘吾生。’何谓也?”曰:“庾公之斯学射於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学射於我。夫尹公之他,端人也,其取友必端矣。”庾公之斯至,曰:“夫子何为不执弓?”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曰:“小人学射於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学射於夫子。我不忍以夫子之道,反害夫子。虽然,今日之事,君事之,我不敢废。”抽矢扣轮,去其金,发乘矢而後反。
(师)曾子居武城国乱,无责守来去自由。曾子居武城,有越寇。或曰:寇至,盍去诸?曰:无寓人於我室,毁伤其薪木。寇退,则曰:修我墙屋,我将反。寇退,曾子反。左右曰:“待先生如此其忠且敬也!寇至则先去以为民望,寇退则反,殆於不可!沈犹行曰:是非汝所知也!昔沈犹有负刍之祸,从先生者七十人,未有与焉。【《孟子·离娄》】
(臣)子思居卫则守不在去。
子思居於卫,有齐寇。或曰:寇至,盍去诸?子思曰:如伋去,君谁与守。孟子曰:“曾子、子思同道。曾子,师也,父兄也;子思,臣也,微也。曾子、子思,易地则皆然。”
孟献子,百乘之家也,有友五人焉;乐正裘、牧仲,其三人则予忘之矣。
献子之与此五人者友也,无献子之家者也;此五人者,亦有献子之家,则不与之友矣。
非惟百承之家为然也,虽小国之君亦有之。费惠公曰:吾於子思,则师之矣,吾於颜般,则友之矣;王顺、长息,则事我者也。”
非惟小国之君为然也,虽大国之君亦有之。晋平公之於亥唐也,入云则入,坐云则坐,食云则食;虽蔬食菜羹,未尝不饱,盖不敢不饱也。然终於此而已矣;弗与共天位也,弗与治天职也,弗与食天禄也:士之尊贤者也,非王公之尊贤也。
公都子曰:腾更之在门也,若在所礼,而不答,何也?孟子曰:挟贵而问,挟贤而问,挟长而问,挟有勋劳而问,挟故而问,皆所不答也。腾更有二焉。
学生入学时,要郑重地举行拜师礼。先要穿一定式样的服装,即儒服。然后举行一定的仪式,叫委质。所谓委质,或叫作委贽,委贽,据东汉服虔说本是古代初做官的人向君主宣誓效忠的一种礼节。“古者始仕,必先书其名于策,委死之质于君,然后为臣,示必死节于其君也。”【注:《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司马贞索引服虔注《左氏》。《左传》僖公23年孙颖达疏说有不同。】现在孔子用来作为确定师生关系的礼节,说明在那时人们的眼里,师生关系无异于君臣关系。子路决定做孔子的学生之后,便“儒服委质” 【注:《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向孔子作了誓死效忠的保证,至于委质时所呈献的死质,过去一般用雉作象征【注:《国语·晋语》韦昭注,“质,贽也。士质以雉,委质而退。”清朝诸惠栋释委质,亦谓死质指雉】现在孔子也有变通。孔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注:《论语·述而》】就是说,只要送他十条以上干肉的人,他都可以收为弟子。据以往有的学者考证,这种束修,就是孔门弟子行拜师礼时所委之质(贽),表明“事师之敬,与事君同也”。【注《礼记·曲礼》】但孔子把弟子表示忠诚的相见礼,由象征性的死雉改成具有实用价值的束修,说明它已是收学费的一种形式。——摘自《孔子思想体系》(陈世忠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