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宁县下党乡:一条机耕路的筹建日记(一)
宁德市寿宁县下党乡与浙江交界,是一个地无三尺平的偏远山乡,地理条件的天然短板,使乡村发展面临更多困难。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时,曾经3次到下党乡实地调研,帮助解决发展问题。 最近,下党乡争取到了一个扶贫项目,预算40多万元。这个项目会放在哪个村,具体做什么,记者走基层来到下党乡,记录一个扶贫项目落地的故事。
叶家双,下党乡的党支部书记。乡里有三个村,都在争取这个扶贫项目,要修的,都是通往农田的机耕路。上党村和下屏峰村,他已经跑过了,这一趟,杨溪头村的干部带着叶家双,上山看现场。 (杨江兴 寿宁县下党乡杨溪头村村支书:我们这边这一片山全部荒了,非常可惜//以后假如说机耕路能开这边上来的话,以后载毛竹、锥栗、茶叶非常有发展的潜力) 杨溪头村几乎没有平地,村里主要发展一些特色农业,希望修机耕路的这片山头,有3000亩。 (寿宁县下党乡杨溪头村村民:现在你们家地是荒着的吗,地是荒啊,荒地啊,我们老人家到上面,没有路去,就搞不出来啊) (寿宁县下党乡杨溪头村村民:我们从村子来到这个茶厂是5里路,如果我们这个茶厂下一次肥料要40多担,都要人工挑,如果有车的话,我们一车就可以拉上来) 修路,这样的渴望,在三十多年前也有类似的一幕。不同于如今要修通向田间山头的机耕路,那时要修的,是一条通往山外的扶贫路。 下党乡1988年成立,当时还不通公路 。1989年,时任宁德地委书记习近平同志走了两个多小时的山路,进了下党乡。 (刘明华 时任寿宁县下党乡党委副书记:当时我们就经过了这个文昌阁,天气加上又很热,大家都感到比较疲惫,有的同志脚都走得起泡起来) 到下党乡,是因为一个承诺。那一年的6月,乡里几个代表去宁德开会时提出,对贫困地区,上级要关心,要扶贫。习近平当时和就他们约定,一定要去下党乡一趟。7月19日,习近平来了。 (刘明华 时任寿宁县下党乡党委副书记:没有过多休息,紧接着在我们这个破旧的小学里面召开现场会,对群众要求最迫切的一个公路,一个电站,他要求地、县相关部门,要给下党乡支持,地区给我们72万元) 后来,习近平又两次到下党乡,帮助解决问题。 乡里的路、水、电陆续都通了,给当地发展特色农业奠定了基础, 去年,全乡实现农业总产值7600多万元。(这可能数据可能会替换,选一个更有说服力的改变数字,待对方提供) 相对来说,在下党乡,杨溪头村的发展更困难些,村里20多岁的年轻人,几乎都离开了村子。因此面对三个村的竞争,杨溪头村的村干部很着急。 (傅清妹 寿宁县下党乡杨溪头村主任:还是要求你书记,这个不要说再考虑,这个项目就要定在我们村,哪个村有这么多,这么大的,这么肥沃的土地) 在下党乡的乡党委会议上,叶家双带回的杨溪头村的意见,得到了多数乡干部的支持。 (叶家双 寿宁县下党乡党支部书记:下屏峰村,我们年初乡里面把农村水保项目,安排在那里,另一个村,上党村,总的生产生活条件,会比杨溪头村好) (开车进村) 项目落在了杨溪头村,这一趟叶家双带去了乡里讨论的两套机耕路方案,线路的终点相同,但是起点不同,供村民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