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宁中医院康复中心为脑瘫儿童点亮希望之灯

28.01.2016  11:37

 

   康复师给患儿做治疗。

   宁德网消息(吴苏梅 黄琼芬 文/图) “中国儿童福利机构中的孤儿95%以上都是残疾儿童,而残疾儿童中脑瘫儿童占60%以上。”在关注脑瘫儿童的“第二次中国困境儿童关注日”上,中国儿童福利和收养中心的负责人曾如是表示。

  脑瘫已经成为造成儿童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小儿脑瘫总会伴发一些智力低下、行为障碍、语言障碍及癫痫等障碍,而这些障碍随着患儿病情的加重就成为残疾,伴随儿童的一生。脑瘫患儿的家庭也因此承受着巨大折磨,身心疲惫。其实,脑瘫是可以治疗的,但令人遗憾的是,不少父母由于缺乏认识,错过了孩子的最佳治疗时间;或无力投入大量的精力、承担高昂的治疗费用,放弃了治疗。

  小儿脑瘫的危害性不言而喻,一个脑瘫儿童致使整个家庭返贫、致贫并不是危言耸听。在寿宁,当地县中医院在县残联的协助下成立了脑瘫儿童康复中心,近两年来,越来越多的当地脑瘫患儿在家门口享受到了免费的康复治疗。这家山区医院,用自己的公益救助实践——

   看不到希望的陪护生活

  2015年12月30日早上,吴维凤抱着2岁的儿子鹏飞走进寿宁县中医院康复中心,将穿着厚厚外套的儿子抱到康复师郭霞的面前,接受康复治疗。

  小鹏飞长得十分可爱,水汪汪的大眼睛。如果不走近看,不会发现他与正常儿童的区别。坐在康复师面前的小鹏飞脖子软绵绵的,手脚还会不时抽动。

  “最近孩子的癫痫症发作越来越频繁,这对他的康复十分不利,没办法,前一段借了钱带着他去福州验血、配药,这不刚回来没几天。”吴维凤无奈地说。

  6年前,吴维凤和丈夫离开竹管垅乡带着大儿子到寿宁城关生活,夫妻俩一起努力,收入不高但生活也过得其乐融融。天有不测风云,2013年小儿子鹏飞出生了,在他6个月大的时候,夫妇俩发现小鹏飞的手脚仍软绵绵的不会动,两人急忙带着孩子到福州检查。

  “孩子8个月大的时候,在北京辗转多家医院后被诊断为脑发育迟缓,随后开始在北京医院接受治疗,住院3个月,前后就花了6万多元。”吴维凤说。

  积蓄花光后,吴维凤只好带着鹏飞回家。因孩子伴有癫痫症且身体抵抗力差,经常感冒、得肺炎,吴维凤不时要带孩子到医院验血、配药。两年来,这个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已在孩子身上花费了12万元。然而,由于没有坚持进行康复训练,鹏飞如今虽然已经两周岁,但智力仍像2个月大的婴儿。吴维凤要喂孩子吃药,只能将他弄疼,等他哭时张开嘴巴再喂下。

  “从北京回来后,我们经常接到医院打来的电话,每当医生问想不想让孩子康复时,我们只能无奈地告知,家里实在没有钱再送他去做康复治疗了。”说这话时,吴维凤难掩悲伤。

  数据显示,每年有千分之五的新生儿出现脑瘫疾患,中国0-6岁的脑瘫患儿有30多万人,并且每年新增4万多人。而由于脑瘫治疗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费用较高等原因,脑瘫患儿的家庭承受的压力常人难以想象。

  据了解,在中国脑瘫患儿家庭中,由于无力投入大量人力时间和支付高昂的治疗费用,有25.6%的家庭选择了放弃对脑瘫患儿的治疗;有52.4%的家庭对待患儿治疗态度消极,这些家长不忍心放弃对患儿的治疗,但又无法长期坚持康复治疗,患儿的病情虽然得到控制,但都难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