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古书院 破解传统文化复兴之困

26.01.2015  18:33

  中新社福建分社-福建新闻网报道

  福建新闻网福州1月26日电 题:寻找古书院 破解传统文化复兴之困

  作者 林春茵

  在福州最繁华的闹市东街口,有着150年历史之久的正谊书院25日重新“开张”。“掌门人”福建省图书馆研究馆员杨瑞英感慨到,“如何进行书院的后现代突围,这也是传统文化如何复兴之困。

  “清代史料记载福建有400多个书院,但现在所剩不多,大部分残墙断壁,令人惋惜。”“希望我们的抢救工作还来得及。”过去一年来,杨瑞英及其同事走访了42处福建书院遗址,为其影像立传,整理挖掘书院历史源流和人物列传。

  这其中包括开当地宗族办学先河,也是朱熹重要讲学之地的闽北最早书院——邵武和平书院,书院的十三级台阶,曾走出了137名进士,使得邵武留下“进士之乡”美誉;还有北宋理学家游酢所建,两度得到皇帝赐匾的建阳市麻沙镇的廌山书院;以及宋理学家们重要讲学之地、弘一法师两度短住,最后圆寂于此的泉州小山丛竹书院。

  福建书院集教学研究、祭祀先贤、刻书藏书等于一体,始于唐,盛于宋,直至清末才逐步被现代学堂所替代。福建书院文化,因朱子理学在福建的繁荣得以壮大。

  朱子文化专家方彦寿表示,福州正谊书院、鳌峰书院创建时,理学已经不再,但朱子精神却一脉贯穿下来。

  福建省文化厅副厅长陈吉表示,“福建将汇聚社会各界力量,使书院成为普及国学、体悟优秀传统文化的课堂,成为高端研讨、学术引领的重要平台。

  正谊书院坐落于福建省少儿图书馆右侧,与充满现代设计感的少儿图书馆相映成趣。“你脚下踩的是1866年的地砖。”杨瑞英告诉参观的中新社记者。

  正谊书院前身是正谊堂书局,由闽浙总督左宗棠创建于清同治五年,原址在福州三坊七巷的黄巷,后经船政大臣沈葆桢请建,于东街启建。该书院先后培养了叶大焯、陈宝琛、林纾、陈衍、吴曾祺等一批英杰才俊,成为享誉八闽的清代福建四大书院之一。

  “1905年该书院停办,1913年福建图书馆迁入,2009年重修,今天正式开放。”杨瑞英说,这其实也是福建书院文化发展历程的缩影。

  在未来10周,正谊书院将开展“千字文”的精读研习活动,包括精读、故事会、书画等形式,讲书院里的“中国故事”。闽台青少年每年夏季都以夏令营形式重走“朱子之路”,朱子文化架起了两岸交流的桥梁,

  清代,福建书院在施琅主政时期一度成为两岸交流纽带,直接促进台湾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使得福建书院文化印上了鲜明的闽台特色。

  “史料记载福州鳌峰书院曾运送166卷书籍到台湾书院,我们的下一站,一定是台湾。”杨瑞英的寻找书院之旅还在路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