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每年约有50万名老人走失 寻亲如何少走弯路

24.10.2016  17:19

  福州晚报10月24日讯(记者 林欢欢 陈建国)近日,本报爱晚部落刊发《涉老交通事故多发亟需关注》引发网上网下众多市民的讨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老人出行的安全问题也成了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10月9日,中民社会救助研究院联合今日头条在民政部发布《中国老年人走失状况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让人看了心情更加沉重。

  调查显示,全国每年走失老人约有50万人,平均每天约有1370名老人走失。而发生在福州的老人走失事件也屡屡见诸报端和网络,让老人家属、社会爱心人士和有关部门“牵肠挂肚”。老人为什么会走失?怎么预防老人走失?老人走失后怎么办?日前,记者采访了一些走失老人的家庭、社区工作者、民警以及救助部门工作人员,探寻其中的答案。

   走失之痛:约72%走失老人出现记忆力障碍

  今年4月17日下午4时许,上海派出所接到热心市民报警:在二环路荷泽小区附近有一老人迷了路。民警把迷路老人接回派出所里,耐心地询问老人的住址。民警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旁敲侧击”终于获悉了老人家属的联系方式,并联系了老人的家属。原来,这名八旬黄姓依伯是莆田人,在协和医院住院,过两天就要动手术。没料到当天上午老人趁家属没注意,独自一个人溜出了医院,在路上走着走着就迷路了,幸好遇到好心市民报警求助。

  今年7月16日上午9点半,吴先生79岁的老母亲在仓山区金山紫竹苑走失,老人患有轻度老年痴呆,只会讲平潭方言,在热心网友的接力转发下,老人被幸运地找到,回到家人身边。相比而言,大多数老人的走失则没有这么幸运。有的老人在找到时已经遗憾地离开人世;有的老人杳无音信……

  重阳节当日发布的《白皮书》显示,失智和缺乏照料成为老人走失的主因。其中,最多的是迷路(占35%),其次是患有精神疾病(占18%),再次是失智(占17%)。报告数据显示,约72%走失老人出现记忆力障碍,其中,经过医院确诊的失智患者占到总比例的25%。

   看护之难:走失找回的老人再次走失

  《白皮书》的数据显示,从年龄上看,65岁以上老人更容易走失,所占比例达80%以上。从性别上看,走失老人以女性为主,占到总数的58%,男性则为42%。从地域上看,大量人口流出地区是老人走失的“重灾区”,与留守老人现象相伴而生。湖南的彭姓依姆今年62岁,老伴周姓依伯67岁,两人唯一的儿子在江苏工作,老两口平时成了“留守老人”。周依伯患了帕金森综合征,神志有点不太清楚,平时生活不能自理,衣食起居等都是彭依姆负责。今年3月,夫妻俩到一家超市购物,周依伯上了厕所后一个人就走失了,老人没有带身份证,身上只有2元钱,幸好在爱心市民和民警帮助下,走失30多个小时后最终被接回了家。

  家属既担心又焦虑,但是走失的老人则大都表现得像一个“老小孩”。郭莲依姆退休前是一名教师,自尊心强。两年前,她患上了老年痴呆症,如同逆生长一般,她的身体和思维正在逐渐回归孩童时代。提起今年8月12日老人的走失,至今让他们全家心惊胆战,“给她准备的身份牌被藏了起来,定位器也不愿意带着,这次她饭后出去散步,差点一去不回了,还好给她换了智能手机开了定位功能,让我还来得及补救。”儿子在朋友圈里写下寻亲路历程,让不少人流下眼泪。记者回访调查的10名走失老人中,郭依姆这样的情况几乎普遍存在,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家人带来了看护难题。《白皮书》的调查数据也显示,在接受过救助的走失老人中,仍有26%出现再次走失的情况,其中走失5次以上的老人占被调查老人的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