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寒潮里的温暖坚守 三明人的寒冬记忆

25.01.2016  16:18

  编者按:

  这是一次事先张扬的世纪寒潮,它真的来了!从朋友圈到现实生活,从新闻报道到我们的衣食住行。市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冻人的滋味。在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里,有人翘首盼望来一场纷飞大雪,好让自己踏雪寻梅,童心大发,圆上一个堆雪人、打雪仗的梦;有人顾不上诗情画意,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用他们不为人知的付出,温暖着我们生活的一个个细节;也有人因为寒冷而发愁,他们担心老人生病、出行受阻、竹木倒伏、农作物受冻;有人放弃休息日,为困难人群送上寒冬里的温暖……这座城,一些地方因为2016年的第一场雪的到来银装素裹而美丽动人;一些人们因为坚守、付出而“累,并快乐”。因为这份“坚守”,这座城散发着热量,暖意直抵人心。也许,还会有更寒冷的天气,但,因为有了这份坚守,我们不怕!请看本期关于寒潮来袭的特别报道——

   记忆那些年,我们经历的寒冬

  记者从市气象局了解到,自1960年以来,市区历史最低气温为-5.8℃,时间是1999年12月23日。而最近几天,强寒潮大举南下,市区最低气温会跌破历史记录吗?降温话题受到市民持续关注,而记忆中三明寒冬的一幕幕也不断被激活……

  时间:1991年12月26日:-4.5℃

  雪,是三明人对于寒冬的集体记忆。1991年的这场大雪,是自1975年后市区较大的一次降雪,多年未见的大雪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了不少情趣。

   亲历者说——

  25年前,叶先生是三明学院(原三明师专)中文系班长,他说,突然降临的大雪让全班同学乐翻了天,早上第一节课前,全班同学一致提议,让他和学习委员找老师请假半天。

  明知老师不会准假的他只能硬着头皮走出教室,半路折回假传“圣旨”:老师同意大家玩十分钟后回教室上课。在一片“理解万岁”声中,40名同学一齐涌向后山。

  他们给罗曼蒂克的外语老师堆了一个雪人回来,没想到在走廊被教务处巡课老师逮个正着。

  二十多年过去了,每次同学聚会,这次集体逃课的经历总有同学津津乐道。

  时间:1999年12月23日:-5.8℃

  这是1960年以来,市区历史最低气温。当年12月下旬以来,我市出现罕见连续低温霜冻天气。20日,受强冷空气影响,突然出现强寒潮天气过程,23日气温创下历史最低记录。

   亲历者说——

  郑重禄是当年梅列区林业局工作人员。他说,罕见的连续低温霜冻天气,导致梅列区柑橘遭受严重冻害,全区1340公顷柑橘,受冻面达1260公顷,直接经济损失近370万元。

  陈大镇碧溪、台溪、渔溪等柑橘产地是重灾区,而冻害最重的是柚类和橙类果树。满眼望去,成片的柑橘树叶片枯萎、卷缩,小枝干枯,大枝皮层断续开裂。只要用手一捏叶片,马上就变成碎块,但挂在树上却很难自行脱落。

  郑重禄翻山越岭,指导果农适量修剪树枝,加强土肥水管理,及时补种、嫁接新品种,最大限度降低果农受灾损失。

  时间:2008年2月15日:-3.9℃

  从当年1月10日开始,南方遭遇了历史罕见的大范围冰冻雨雪灾害,导致农业大面积绝收歉收,电网瘫痪,交通中断……一些上了年纪的人说,这种天气50年难得一遇。

   亲历者说——

  原三明电业局巡线工人孙贞辉,至今还清晰记得在建宁抗冰灾经历:天寒地冻,线路和塔座上都挂着长长的冰凌,许多电线都垂到了地面。除了被冰雪压倒的线路要立杆架线外,还要敲掉一些线路上的厚冰,防止电线断裂或碰撞短路,然后再爬上冰冷、湿滑的铁塔加固,防止铁塔变形、倒塌。

  “在漫天风雪中连续干了一个多月,每天一身泥水,春节都在建宁过。”孙贞辉说。

  时间:2014年12月18日:0℃

  这是那个冬季最冷的一天,虽然温度没有降到零度以下,但对于那些流落在街头、在车站或者公园长椅上的人来说,这样的天气已经够冷了。

   亲历者说——

  当天,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朱敢兵在市区巡查,走到东新五路大桥下发现了一堆破旧物品,未见人。

  夜里9:00,朱敢兵和站领导再次来到这里,果然发现了一名流浪老人。经交谈,老人60多岁,湖南邵阳人,已经在外流浪20多年了。虽然极力劝说,但老人就是不同意回救助管理站。

  第二天晚上,朱敢兵和站领导带了食物、棉被等物品前来,老人被他们的诚意打动,同意接受救助。经过多方核实,3天后,朱敢兵几经辗转,把老人送到了邵阳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手中。

  满满的回忆涌来,我们曾经走过的那些个寒冬,如此寒冷又如此温暖美好。无论未来会有怎样的寒冷,我们彼此携手,一定能共渡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