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寂寞坚守七年 闽清瓷砖商成养鹿人走致富路

30.06.2014  17:14

梅花鹿对外界的惊扰异常警觉

大量种植的甜橡草是梅花鹿的主要“口粮”

  福州新闻网6月29日讯 凌晨5点多,闽清池园镇石鼓仑自然村还笼罩在夜色中,而在该村深山一处海拔600多米的山头上,养鹿人黄建峰夫妇已经开始了忙碌的一天。打扫鹿棚,为鹿换上干净的饮水,割草料给鹿喂食,检查每一只鹿的健康状况……2007年至今,无论寒来暑往,不避风吹日晒,他们执着地坚守在这片静谧的深山中,靠着勤劳和智慧,在闽清的一片荒山中,给梅花鹿建了一处安乐窝,也走出了自己的致富路。

  【半路出家】

  从瓷砖商变养鹿人

  26日,记者一行驱车来到石鼓仑自然村,探访福州市目前唯一的梅花鹿养殖基地。从池园镇沿着弯曲盘旋的山路驱车30分钟直至海拔600多米的石鼓仑山顶,才看到黄建峰的梅花鹿养殖基地。

  迎接我们的正是养殖基地的主人黄建峰。今年51岁的他黝黑结实,看上去就是一个饱经风霜而又吃苦耐劳的农家大叔。在他的带领下,记者参观了鹿舍。鹿舍大约1000平方米,被隔成8间,公鹿、母鹿、幼鹿等分开饲养,总共有60只梅花鹿。这些梅花鹿大大小小活蹦乱跳,惹人喜爱。当记者一行在鹿舍参观时,生性胆小的鹿儿们会拿着警惕的眼神紧盯着你,一间圈养母鹿及幼鹿的鹿圈里传来“啾”地一声。“每一圈都有领头鹿,它是在发出警告讯号。”对梅花鹿生活习性了如指掌的黄建峰笑称,7年前他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一天,那时他还是一个只在电视中看到过鹿的普通瓷砖商人。

  “几年前我在吉林白山市做瓷砖生意。当地的朋友宴请时请我们尝当地特产,那是我第一次喝到鹿血酒,朋友介绍说补身体、治风湿。我发现许多身边的朋友爱喝鹿血酒。尤其是在南方,相对湿润的气候,得风湿的人比北方多,所以鹿血酒很受青睐。一口杯鹿血酒要80元,还常常供不应求。于是我看到了商机。”黄建峰当时就产生了回闽清养殖梅花鹿的想法,这个想法在他认识妻子王雅轩后得以付诸实践。

  王雅轩是长白山人,家里不少亲戚养殖梅花鹿,是当地有名的“养鹿家族”。2007年,黄建峰提出想回老家养殖梅花鹿时,双方家人都很反对,毕竟瓷砖生意已经有些规模。但黄建峰对自己的想法很坚持,感动于丈夫的执着,王雅轩决定支持他。当时,夫妻俩没料到之后的艰辛经历让他们至今想起都想流泪。

共3页 1 2 3

鹿茸是梅花鹿身上经济价值最高的部分

  【深山甘苦】

  在鹿舍一住半年

  说干就干,回到家乡黄建峰就一头扎进深山,为他的养鹿基地选址。海拔要相对高,通风要好,水质要好,环境要安静,历时两个多月,他最终选定在石鼓仑山顶这块通风干燥的高海拔山坡盖起了他的鹿舍。在长白山学习了一段时间的养鹿技术后,黄建峰用汽车从吉林运回首批60头成鹿,经过2天2夜的长途汽车,黄建峰清楚地记得到达闽清那天是2007年10月8日。

  “兴奋劲还没过,就出问题了。”黄建峰回忆说,运回鹿的第二天,就出现了梅花鹿死亡的现象,几乎一天死一头,却找不出原因。心急如焚的黄建峰决定住进鹿舍里。“白天看着鹿吃喝,晚上陪着鹿睡觉,只希望把鹿照料得更好。”黄建峰说,因为本土没有养殖梅花鹿的经验,镇里的兽医、省农科院的专家都不知道怎么办,梅花鹿却在接连死去。痛定思痛,黄建峰赶快“恶补”养鹿知识,买书、查资料、向专家求教。在鹿舍,他一住就是半年。半夜两三点都要起来看一看鹿。妻子王雅轩三上东北,在当地养鹿场呆了2个月,专门学技术。梅花鹿水土不服的问题终于得到了控制。

  另一方面,草料又出现了问题。“在我们老家长白山,黄菠萝树、玉米都很多,根本不用担心鹿吃什么,但这边只有芦苇可以吃。最开始那两年,我们运回两次鹿,

拖拉机、小钩机、农用车等农业机械,黄建峰样样操作娴熟 

  【峰回“鹿”转】

  效益可观规模将扩大

  黄建峰回首养鹿这7年,有辛劳却也换来很多欣慰。

  2008年,运回来的梅花鹿生了40多头小鹿,基本是靠黄建峰自己来接生的。“我把手伸进去,抓住小鹿的腿慢慢往外拉,不能一下子拉出来,拉一下停一会,得让它的器官去适应,顺利的话接生一头鹿要一个半小时左右。”看着小鹿成功出生,黄建峰乐得跟自己当了爸爸一样。

  近几年,梅花鹿的养殖走上正轨,妻子王雅轩便下山在闽清城关溪滨公园边开了家店,专门销售自家的鹿茸和鹿血酒。“鹿的全身都是宝!”黄建峰介绍,鹿茸、鹿血、鹿肉、鹿尾、鹿鞭、鹿筋等都是营养价值很高的产品,市场上供不应求。每年年初,他家全年的鹿茸基本都被预定了。

  从不理解反对,到好奇了解,进而支持,黄建峰的养鹿故事在亲友和乡亲间已经传为佳话。大家也对养鹿这一事业有了更多的认识。“我的基地并不大,但养鹿一年的纯收入达到十几万元,我认为,养鹿的经济效益很高,市场前景很广阔。接下来,我打算租下山头,将养殖规模由现在的1000平方米扩大到100亩,将圈养改成放养,提高梅花鹿养殖的数量和质量。如果大家都参与进来也能带动乡亲们致富。”黄建峰对他的养鹿场充满了信心。他与记者约定来年再见,相信不久的将来,闽清池园镇石鼓仑自然村的梅花鹿养殖将成为闽清县特色养殖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福州晚报记者 卓良辉 陈鹤 桂丹 通讯员 黄勤暖 邱国文/文 记者 张旭阳/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