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家“面条黑作坊”藏身民房 环境脏乱气味令人作呕

25.05.2015  15:37

  面粉、面条胡乱堆积在地上,蚊蝇乱飞,锅炉上满是污垢,这样脏乱差环境下生产出来的面条,流入了市民餐桌上。近日,晨报暗访组接到市民反映,在高林田里社一带有两家小作坊无证生产碱面,存在诸多食品安全隐患。

  昨天上午,晨报暗访组在市民何先生(化名)的指引下进行暗访。

  [读者反映]

  田里社发现

  疑似黑作坊

  何先生告诉晨报暗访组,因工作原因,他经常到田里社一带对接业务。前一阵子,他路过田里社祠堂附近时,无意间发现一个作坊,一辆面包车停在作坊门前不远处,有人在搬货品上面包车。他很好奇,走近一看,发现那些货品是人们常吃的碱面。

  “我进作坊一看,作坊内环境脏乱不堪,还使用土锅炉,很有可能就是传说中的‘黑作坊’。”何先生说,他平时很喜欢吃碱面,经常一买就是五六斤,然后存放在冰箱里,想吃时便在开水里捞一下,“可没想到,有些作坊的生产环境竟如此简陋”。

  何先生称,之后数天,他有意观察这家制面的作坊,发现这家作坊常常是上午进行生产,中午便将生产好的面条通过面包车送给各商家。在这期间,他无意中又发现另一处作坊,“环境好一点,也是无证生产,通过面包车送货”。

  “我们常在外吃沙茶面,这两家作坊生产的面条卫生肯定不过关,流通出去会损害消费者的健康。”何先生说。

  [记者调查]

  第一家作坊

  面粉堆旁就是垃圾桶

  昨日上午,在何先生带领下,晨报暗访组在田里社216号旁一处民房内找到了何先生所说的第一家面条作坊。

  该作坊设在民房内,环境十分隐蔽,道路很狭窄,仅可容一辆小汽车通行。在该民房内停了一辆牌号为闽D3***1的面包车。面包车后排座位已被拆卸,装了几十袋已经包装好的碱面,车内还载有数桶不明液体原料。

  晨报暗访组注意到,该作坊没有任何店门标牌,作坊内还有不少杂物、垃圾。一进大门,一股浓烈的酸臭味扑鼻而来。当时作坊内并没有工作人员,晨报暗访组看到,作坊角落堆放着几十包面粉。令人作呕的是,面粉堆旁就是一个垃圾桶,里面丢弃着面条和一些残羹剩饭,满是苍蝇。

  整间作坊近100平方米,中间无任何隔断,工人食宿区和生产加工区在一起,各种杂物无序堆放。工人食宿区桌子上有电饭煲、电炒锅等,甚至还有一辆电动车。生产加工区有各种制作面条的器具,还有三四台鼓风机。作坊正中摆有一张隔板,隔板上还有加工好的面条,隔板下满是白色塑料袋。暗访组成员注意到,加工面条的机器锈迹斑斑,满是污垢。

  从现场的情况可以看出来这个作坊目前在生产运营。晨报暗访组在现场并没有看见相关的营业执照。

  第二家作坊

  数十袋面条堆在地上

  在离第一家作坊数百米处,晨报暗访组找到了何先生反映的第二家作坊。这家作坊也在民房内,作坊外也停了一辆面包车。一进作坊大门,晨报暗访组便发现地面上堆了数十袋用白色塑料袋装好的碱面。和第一家作坊相比,这家作坊相对干净一些,作坊内有两名工作人员。

  “这面条多少钱一斤?”暗访组成员问其中一名男子。

  “我们都是批发卖的,最少5斤起卖。”屋内一名女子告诉暗访组成员,他们生产的面条都是按5斤、10斤的规格包装起来,1.5元一斤,“你可以买那种一袋5斤的,更合算一些”。

  晨报暗访组在这家作坊内查看了一圈,未发现有相关营业执照。

  “你们这里没有卫生许可证吗?”暗访组成员问。

  听到这个问题,两名工作人员立马警觉起来,盯着暗访组成员仔细地打量,语气也变得生硬起来,说:“什么卫生许可证?你要做什么?”随后,两人便对晨报暗访组的问题置之不理。

  多番询问未果,晨报暗访组随即离开现场。

  这两家作坊是否是“黑作坊”?它们有没有营业执照和卫生许可证?其生产的面条流向何方?晨报暗访组将继续追踪。(晨报暗访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