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机制开放创新 福建确定首批建设4家省创新实验室

18.10.2019  15:22

  记者近日从省科技厅获悉,福建确定首批建设的4家省创新实验室,它们分别是福州市“中国福建光电信息科学与技术创新实验室”、厦门市“中国福建能源材料科学与技术创新实验室”(嘉庚创新实验室)、泉州市“中国福建化学工程科学与技术创新实验室”、宁德市“中国福建能源器件科学与技术创新实验室”。

  据介绍,福州市“中国福建光电信息科学与技术创新实验室”依托中科院海西创新研究院(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福州大学单位建设。研究方向:创新实验室聚焦光电信息产业发展的重大科学问题和核心技术,布局战略性先进光电材料、新型照明与显示、高速通讯与感知三个方向,开展光电信息新材料与器件的基础研究及前沿技术、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应用示范、工程产业化的全创新链研发。预期至2022年创新实验室拥有科研人员300人以上,取得5项以上重大创新成果,研制出15种以上有重大应用前景的新材料和器件,申请专利500件以上,实现150多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200家以上省内企业提供技术服务,通过成果转化累计为社会新增产值200亿元以上。

  厦门市“中国福建能源材料科学与技术创新实验室”(嘉庚创新实验室)依托厦门大学建设,研究方向:创新实验室聚焦国家能源战略需求,发挥福建省和厦门市的主导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优势,设置能源转化科学与技术、显示照明材料与技术、能源工程与网络三大主攻方向,构建全链条创新体系和相互支撑的创新网络,支撑引领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与相关产业跨越发展。预期到2023年创新实验室科研人员规模增至500人,设备总值增至10亿元,建成厦门市未来显示技术研究院并实现产业化技术输出,实施一批具有颠覆性的前沿研究项目和产业化项目,成果转化30项以上,与龙头企业建立10个联合研发中心,服务200家以上省内外企业,支撑显示照明及新能源等千亿产业集群跨越发展。

  泉州市“中国福建化学工程科学与技术创新实验室”依托福州大学、中化泉州石化有限公司单位建设,研究方向是:创新实验室汇聚省内石油化工优势研究力量,联合国内外相关创新力量,根据福建石油化工主导产业链设置5个创新中心,围绕催化科学与技术、合成材料、精细化学品、环保与安全技术、过程与产品工程等重点方向开展研究,重点解决制约石化产业高质、高值、绿色发展的重大难题,突破“卡脖子”技术瓶颈,带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兴起。预期到2024年创新实验室将形成以3-5名院士领军,构建面向石化产业链的从前沿基础研究到重大关键技术开发再到成果转化转移的完整创新链,突破5项以上重大瓶颈技术,产生直接经济效益30亿元以上,带动石化及关联产业增加值500亿元以上;开发5-6个高附加值产品系列,孵化3-4家高新技术企业,产值达到6-8亿元;形成8-10项前沿储备技术。

  宁德市“中国福建能源器件科学与技术创新实验室”依托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建设,研究方向:创新实验室以新能源存储与转化为基础核心,围绕新储能材料化学体系、新储能系统设计与工程、新储能系统应用场景三大主攻方向,突破清洁能源生产、存储转化以及应用过程中的关键技术瓶颈,推动解决能源转化和电化学储能技术中的关键材料、电池及电池包中的关键技术成果转化、产业化问题,打造全国乃至全球新储能智慧能源网络技术创新的高地。预期到2024年取得高能量与高功率动力电池和电池包技术、储能关键核心技术、固态电池技术等技术的突破,建成电池智能制造工厂和产品信息化管理平台,申请专利300件以上,形成3项以上标准草案,累计带动能源、材料、锂电池领域新增产值500亿元。

  建设省创新实验室是省委和省政府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审议时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行动,是我省强化区域战略科技力量、防范化解科技领域重大风险、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关键举措。

  省科技厅相关人士介绍,这次福建启动建设四个省创新实验室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体制机制开放创新。设立“编制池”,编制不与人绑定。建立与科研人员能力和贡献相称的薪酬激励分配制度。鼓励与国内外各类科技创新机构开展合作共建,形成“大开放、大协作、大发展”的新格局。与产业需求高度契合。福州、厦门、泉州、宁德分别聚焦我省光电信息、能源材料、石油化工和储能器件等重点领域,力争突破一批制约产业发展关键共性技术,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同时,建设模式灵活多样。结合区域实际,采取院(校)地、院(校)企合作等多种模式建设,厦门市和宁德市申报的2家省创新实验室间拟建立协同创新联盟,相互委托研发项目,互派互聘研发人员,互享或优先使用对方的科研成果。(记者 林先昌)

【责任编辑:黄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