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192家报刊亭遇发展瓶颈:30家关停 70多家亏损

02.09.2014  10:28

  福州新闻网9月2日讯 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北京强拆报刊亭事件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冲突背后让人们不禁对城市里报刊亭的前景产生担忧。近日,记者走访了福州数十家报刊亭,从万宝商圈到东街口津泰路一带,再到社区周边,发现报刊亭的经营状况大都不容乐观,榕城的报刊亭也都不约而同走到了发展的“瓶颈期”。

   经营者:

  生意越来越难做

  洪山桥头的报刊亭经营者赵女士告诉记者,七八年前她和丈夫一起承包了这家报刊亭,刚开始生意还不错,一个月可以赚3000多元。但这几年生意越来越差,赵女士说:“辛苦了这么多年,收入不升反降,一个月能有2000多元就不错了。

  苏宁广场门口的报刊亭从上午8时开到晚上10时30分左右,经营者范先生介绍说,报刊亭是今年5月份转让过来的,每个月要交给邮政局500元的管理费和100多元的配送费。范先生说:“到手的利润连转让费都还没有赚回来。

  在三坊七巷公交站旁,陈依伯的报刊亭格外引人注目,如此好的地段,陈依伯居然不打算再干下去了。陈依伯今年69岁,5年前他和老伴为了补贴家用,承包了这个报刊亭。刚开始的时候两个人轮流值守,还比较轻松。但自从两年前孙女出生后,就只剩下他一个人“坚守岗位”。陈依伯的报刊亭原来不在公交站旁,去年7月份为了配合人行天桥施工,报刊亭搬到现在的位置,但是这里没有通电,每天天一黑就只能关门。

  除了一个人值守太辛苦外,让陈依伯放弃的另一个原因是压力太大。陈依伯拿出计算器,算了一笔账,报刊亭每个月都有7200元的销售定额,卖不到7200元的话,按照差额的20%扣钱,差1000元就扣200元。“不是紧急的事根本不敢关门,你一关门,当天的销售额就完成不了,可能就得扣钱了。”陈依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