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凤社区“家庭医生”志愿服务队免费服务流动人口

22.07.2016  23:15
    位于泉州市丰泽区圣茂街的泉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卫生保健中心内,李金雨医生正在为东凤社区的外来务工人员做拔罐。“来做身体理疗,社区提供的免费‘家庭医生’服务,太好了。”躺在床上的陈先生一个劲地夸赞。     陈先生长年租住在丰泽区东凤社区,他第一次享受到了东凤社区提供的“家庭医生”服务。李金雨医生,是东凤社区流动人口“家庭医生”志愿服务队的一员。     东凤社区常住人口6000多人,流动人口2000多人,流动人口占比不小。在日常工作走访中,东凤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发现,多数流动人口的卫生健康意识较弱,相比于本地居民,他们能享受到的医疗健康服务也不多。     此前,东凤社区经常邀请居住在本社区内的医师,为本地居民和流动人口开展健康教育讲座和义诊活动。“我们社区居民,住着许多医生,也有一些正规的医疗机构,何不把这些资源整合在一起,为更多流动人口服务呢?”东凤社区党总支书记吴淑贤说,有医生提出这样的倡议。     在泉州市、丰泽区两级卫计部门、区流动人口管理站、疾控部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部门的支持下。7月11日,东凤社区成立了流动人口“家庭医生”志愿服务队。社区与辖区内多家正规医疗机构及10多名居住在社区内的医师签约,由他们组成免费的流动人口“家庭医生”志愿服务队伍,服务于流动人口。这些医师,均是泉州市大医院、疾控中心等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     东凤社区内一家通信公司,有不少外省籍工人,常年的地下管网施工,经常落下小伤痛,但为了省钱或者忙工作,除非有紧急的情况,许多工人舍不得掏钱去做理疗。贵州籍工人老夏,受累于颈椎酸痛,得知有这么一支队伍,便隔几天就向社区预约,在其中的社区卫生服务站享受免费的理疗服务。现在的老夏,已经成了“家庭医生”志愿服务队里的“常客”。     流动人口“家庭医生”志愿服务队有哪些服务范围呢?东凤社区党总支书记吴淑贤介绍,一方面,社区会组织“家庭医生”成员经常性开展讲座和义诊活动,为流动人口宣传职业病防治、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艾滋病等疾病的基本防治知识,引导流动人口掌握必要的健康知识;另外,“家庭医生”志愿服务队的医疗机构和医生,在社区服务站、保健中心,免费为流动人口提供基本的咨询、诊治、理疗等服务,这些服务主要集中在职业病、慢性病的诊治上,一些重、特、诊的仍旧要引导流动人口到正规大医院治疗,而服务队里10多名“家庭医生”,都来自大医院和医疗机构,可以为流动人口提供更好的咨询。     “凡是居住在社区内的流动人口,都可以提前咨询、预约,安排服务时间。”目前,像老夏这样享受到免费“家庭医生”志愿服务队服务的流动人口,已有100余人次。     在东凤社区居住多年的张先生,小孩子天生残疾。不久前,张先生与“家庭医生”志愿服务队签订了一对一“家庭医生”帮扶协议,这样一来,张先生除了可以定期、不定期向“家庭医生”寻求帮助,一方面依据实际情况,为孩子提供科学合理的康复措施,另一方面“家庭医生”也可以上门,就近观察进展,比如,对于何时安装假肢提供专业性意见。“家庭医生的服务一来免费,二来更细致更有针对性。”对此,张先生感激在心。     除了向社区预约,到“家庭医生”服务场所提供的免费医疗服务,接下来,“家庭医生”志愿服务队还会针对居民和流动人口需要,开展更为细化的免费上门服务项目,比如,无偿建立管理健康档案,指导制订个性化健康规划,使居民知道自己的健康状况以及如何自我调整;孕妇、新生儿健康管理及家访;65岁以上老人保健、家访;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管理、重性精神病的健康管理、行动不便居民的上门医疗保健服务。     2014年,国家卫计委等5部门出台《关于做好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和《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规划》就指出,流动人口所获得的基本公共服务,相比城镇居民有明显的差距。     “我们还会根据实际情况,继续摸索,健全完善‘家庭医生’志愿服务,为流动人口提供细致贴心的免费医疗服务。”吴淑贤说,社区的流动人口“家庭医生”志愿服务队,是近年来社区服务、社会综合治理的创新性尝试,旨在社区内推行健康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流动人口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提升,同时,也通过打造流动人口健康教育阵地,促进社区融合。 (泉州市丰泽区东湖街道东凤社区)  
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
  6日,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政府
福山郊野公园入选绿色低碳典型案例
  昨日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