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里的“夕阳宣传栏”——德化林发庆18载的坚持

02.07.2015  11:38

  十八载寒来暑往,有一位八旬老党员坚持手抄笔写,每个月出一期手抄板报,风雨不改,从不间断,义务为村民们传递着准确的时事热点、政策资讯、惠民知识,如今已是一笔一划写下手抄板报214期40多万字。这名老人就是德化县大铭乡有着30年教龄的退休老教师、老党员林发庆,本可颐养天年的他,却总是“闲不住”,为乡亲写对联、读报纸、积极参与村老年协会各项活动、加入老年互助组帮助留守同伴自强自爱等,以自己的之力发光发热,呼唤着社会关注,用一名党员的无私热情,温暖大家心房的一方角落。2010年,林发庆被市老委办评为“老有所为先进个人”;2014年被市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说起办手抄报的初衷,林发庆告诉我们,“乡下不比城里,村民们接收信息的渠道比较单一,当时就想着让乡亲们多了解一些时政新闻、社会新闻,知道党惠民的好政策,特别是懂得一些健康知识。板报就在乡里大街上,乡亲们路过或赶墟时就能看见,可以多涉及些知识”。

  就是秉持着这样朴素的心愿,从1997年开始,林发庆就制作起了宣传手抄报。其实,看似简单的板报制作,许多内容都要靠平时一点一滴积累起来。每天9点左右,林发庆就会到乡街道中心的便利店里,戴着老花镜认真阅读当天的报纸、最新的杂志,并仔仔细细地做着记录,日复一日。从国家方针政策,到日常生产生活常识;从先进典型人物的宣传,到村里孩子考录大专院校的消息,老人精心敲定内容,设计栏目和版面,选择字体和用色,再自己一笔一划工整地手抄到4大张的招贴纸上,一切力求完美,并最终张贴到大铭乡中心区的宣传栏上。渐渐地,南来北往的乡亲们越来越被这份手抄报所吸引,而这贴有手抄板的宣传栏也有了自己的名字——“夕阳宣传栏”。

  随着年纪的增长,手脚不像原来那么灵便,以往两天时间就能制作完成的板报,现在林发庆有时候需要花上四五天的时间。夏天还好一点,冬天一期板报写下来,手甚至会被冻伤。可是,老人却不愿停下,每日在家准时练字、画格子。他说,“有时候乡亲们会告诉我,像‘簸箕’、‘笸箩’这些原本不懂的词,都是从板报上学到的,越看板报就越觉得离不开它,这就是我的动力”。(德化县委文明办供稿)

福建日报评论员:团结奋斗办好福建的事情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文明
让文明礼让风气蔚然成风
  中国自古便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