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实验室让创意成真 为创客提供创业平台

06.07.2015  18:46
梦想实验室让创意成真 为创客提供创业平台 - 福建之窗
来源: xm.fjsen.com

  厦大-火炬极客空间研究团队研究3D打印机。

  厦门日报讯(文/记者 林露虹 图/本报记者 黄晓珍)软件园望海路39号楼四楼,“厦大-火炬极客空间”的牌子并不显眼,推开432房间的大门,另一个世界仿佛是一下子“闯”入眼前——十多张长条桌上,摆放着各种新奇玩意:能绘制素描画的绘画机器人,以智能手机为大脑的看护机器人,基于室内定位技术的盲人导航仪,内置NFC模组的智能荧光棒……此外,还有酷炫的3D打印机,同样是这里的创客制造出来的。

  厦大-火炬极客空间,顾名思义,这里更侧重硬件主题的创新。空间的成立源于教育部主办的“中美青年创客大赛”,6月28日,大赛厦门赛区的比赛正式落幕,不过,对于参赛创客们来说,这才是他们“发明故事”的起点。为了给参赛创客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厦门赛区活动的主办方厦门大学与协办方厦门火炬高新区管委会形成合作意向,共同打造“厦大-火炬极客空间”。

  【比赛搭台】

   创客扎堆迸发更多创意

  每个创客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如果能把多个创客集合起来形成团队,就能迸发出更多创意。今年28岁的沈家兴是“绘画机器人”项目的发起人。一个多月前,他报名参加中美青年创客大赛,并通过这一活动召集到另外三名团队成员。“出于相近的兴趣爱好,我们四个人凑到了一起。”沈家兴把这次大赛形容为“红娘”。来自台湾的张安昇,也在大赛中组建自己的四人小团队,其中的三人都是在校大学生。张安昇说,团队的组建得益于比赛丰富的“资源库”。

  多领域的创客扎堆,自然就碰撞出不少火花。在一个多月里,大家讨论创意和技术,并参加大赛配套的各类培训。经过磨合,分工逐渐明确,项目也有了较为清晰的定位。最后,参赛的23个创客团队创造了24件作品。其中,沈家兴和队友连续“作战”,制造出“绘画机器人”。张安昇和同伴打造了一支能受主席台控制的智能荧光棒。

  【极客空间】

   各种人才共同孵化梦想

  如果说大赛是沈家兴等人创意的“缘起”,那么“厦大-火炬极客空间”就是他们创意的孵化器。全年免费开放的厦大-火炬极客空间,依托厦门大学的省部委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旨在为创客们提供一个技术指导和交流、创业扶持与协作的场所。

  如今,沈家兴每天都会来这里完善机器人,他和队友们致力于让机器人画得更快、更细致,同时又具有“艺术细胞”。而张安昇在工作之余也会和队友们聚在一起,探讨项目的完善等事宜。

  这里的创客多半有自己的本职工作,他们利用业余时间来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兴起之时,通宵做研究也是常事。

  “创客就是把日常中的创意变成现实的人吧。”这是沈家兴所理解的创客,在他看来,厦大-火炬极客空间就是个创客的梦想实验室。“有的人有技术,有的人有创意,大家都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实现自己的价值。”

  【校区联动】

   探索科研成果转化新途径

  厦大-火炬极客空间,还是学校科研项目与创客创新相结合的一大尝试。

  “在做创客大赛的过程中,我们一直在寻找学校的科研成果与创客创新的结合点,我们希望通过创客的创新,去寻找我们科研成果的新应用领域,通过一些既有创意又有技术深度的作品,探索科研成果转化的新途径。”厦大-火炬极客空间负责人郑灵翔说。

  火炬高新区软件园管理处负责人倪杰用“校区联动”来形容其意义。倪杰说:“由厦门大学发挥技术培育及人才培养的优势,火炬高新区则发挥产业培育和落地的优势,相当于形成高校和高新区合作的链条。”

  倪杰同时指出,极客空间将发展为我市众多孵化器的“前端”,“对多数新型孵化器将会有一个很好的项目输送、人才输送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