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十号返回式科学卫星“乘客”大揭秘

06.04.2016  12:31
  

   中国科学院力学所研究员、实践十号首席科学家胡文瑞院士说:“实践十号搭载的19个科学实验载荷涉及28项科学实验,开展微重力科学和空间生命科学研究。每一个实验都具有创新性,都具有很强的科学研究价值。

  经常喝咖啡的人都有这样的经历:滴在桌面上的咖啡干燥后往往会形成环状图案。其实,这一现象在物理学研究中有个响亮的名字:咖啡环效应。咖啡其 实是一种胶体,而胶体是指某种微小颗粒分散在另一种溶液中,微粒尺寸在纳米到微米之间。由于胶体晶体结构排列的周期恰好为光波波长数量级,可以改变光传输 路径,因此被称为光子晶体。光子晶体引发了科学家们的无限遐想——它极有可能代替半导体,成为新一代信息承载和传输媒介。理论上,科学家们有望通过设计各 种光子晶体及器件,达到自由操纵和控制光波的目的。

  ——实践十号将搭载一个胶体材料箱,在微重力条件下,研究胶体粒子、纳米粒子在固态、液态界面上的自组装行为。这是国际上首次开展的科学实验。

  在人类迈向太空的过程中,繁衍生息是不得不面对的问题。离开了熟悉的地球环境、没有了大气层的保护,微重力和复杂的太空辐射背景会对哺乳动物胚胎发育产生哪些影响?

  ——实践十号将搭载一个装有小鼠胚胎样品的胚胎培养箱,卫星发射后将对样品进行实时显微摄影并及时下传图像。这是国际上首次进行空间中小鼠胚胎 体外培养发育实验,样品将随着回收舱返回地球后,科学家们将进行全方位分析研究。科学家们希望通过与地面对照实验结果比对,可以筛选出影响空间高等哺乳动 物早期胚胎发育的相关基因,并对其功能进行深入研究。

  这只是实践十号19个科学实验载荷中的两个,“煤燃烧箱”将开展微重力下煤粉和煤颗粒燃烧及其污染物生成特性研究,“多功能炉”将开展多种空间 熔体材料科学实验;“辐射基因盒”将研究空间辐射对基因组的作用和遗传效应,“家蚕培养箱”将研究空间环境对家蚕发育的影响和变异机理……

  从物理学基础研究到材料科学的应用性研究,从高等植物能否在太空开花到人骨细胞在微重力条件下会发生哪些变化,实践十号涵盖微重力流体物理、微 重力燃烧、空间材料科学、空间辐射效应、微重力生物效应、空间生物技术六大学科的空间科学实验,是我国迄今为止单次空间微重力和生命科学实验项目及种类最 多的空间任务。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实践十号科学应用系统总指挥康琦说:“实践十号为我国开展微重力科学和空间生命科学提供了一个高效、短期、综合的太空实验平台,有助于我国在重大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本报酒泉4月6日电 本报记者 齐芳)

【编辑:李南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