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我见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意见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新华社1月25日电)
传统文化应贯彻教育的始终。上小学、中学时,语文是必修课,从先秦到唐宋再到明清,古典诗词里记录的是优秀灿烂的传统文化,课堂上品味墨香,与古人对话,学习古人宽广的胸襟、博大的情怀和远大的志向,从小种下为国为民的种子;学习古人孝老爱亲、礼让在先、恪守诚信、崇尚正义的情怀,从小萌发仁爱诚信、尊崇理法的嫩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忧国忧民的情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杜甫博大的胸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是李密真挚的情怀。儿时的记忆特别美好,传统文化滋养的心灵特别纯。上大学时,学习更加专业化,绝大多数理工科专业不需要再读语文等文化类科目,一门心思投入到专业类科目学习中,之前背诵记忆的古典诗词几乎忘得一干二净,部分专业课业也较轻松,大学生普遍过于空虚,在游戏中迷失自我、荒废学业、埋没志向,更有甚者,因琐事解不开心结向室友投毒,向父母下狠手,为满足畸形的好奇心,向黑熊泼硫酸,究其原因是缺失优秀文化的滋养,主动放弃了思想觉悟的提升,被黑暗吞噬了灵魂,最终走上了不归路。
注重传播文化节目,寓教于乐。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文化传播形式愈加丰富多样,央视也根据群众的需求推出系列文化大餐:《汉子拼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远方的家》、《舌尖上的中国》、《百家讲坛》、《地理 中国》、《中华情》等优秀节目从各个层面、各个角度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全方位调动观众的胃口,促进观众与参与者的互动,深受观众的喜爱,大家在为传统文化点赞的同时不禁感慨自身文化素养的缺失。然而,央视做出好榜样的同时,地方卫视却热衷于娱乐节目,“相亲热”、“选秀热”、“养生热”、“韩剧热”等系列节目是各地卫视的主打品牌,吸引了大量粉丝的眼球,有的粉丝争相模仿节目中主角的行为,甚至不惜为追偶像耗费大量资金,娱乐节目的背后反映出时下国人内心的浮躁、空虚、迷茫,我以为,过度娱乐化的节目尤其不利于青年一代的成长,国家层面要有顶层设计,行政主管部门应严格审核把关,要大力倡导各地方卫视多传播有文化内涵的节目,不要只为收视率而不顾节目的质量。
坚定文化自信,勇敢走出去。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积淀,孕育出的中华文化如星河般灿烂,源远流长,“仁政”、“孝道”、“以和为贵”、“平等协商”等文化指引着我们国家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越走越远,在国与国的对话中,始终不骄不馁,始终保持大国风范,不断推动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北京奥运会、孔子学院、G20峰会、文化交流年、华人春节等交流活动,搭建了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桥梁和纽带,但中华文化走出去还不够自信、不够坚定,以致韩国发起了一系列的中华文化争夺战:不仅抢先把“江陵端午祭”申请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妄称汉字是韩国人发明的,还意图把针灸一起收入囊中。美国凭借影片、薯片、芯片三大“片”称霸世界,日本、欧洲靠着电器、服装抢占中国市场……究其原因,主要是中国的品牌意识不够强,文化输出意识不够强。一个真正的大国,应该输出的是本国的文化和价值观,而不是一味地输出粗加工的低端产品。新的时期,我们应该抓住“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等发展战略,全面深化改革,加强与各国的合作交流,吸取外来文化的精华,以高度的文化自信自觉实施走出去战略,让世界看到一个崭新的中国。(邵武市拿口镇文明办 梁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