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实地体验饮用水源地水质现场监测

11.11.2015  13:28

  莆田网讯 东圳水库的水质关系150多万人的饮用水安全,记者跟随市环境监测中心站人员,一同到库中采集水样,实地体验饮用水源地水质现场监测——

  东圳水库是莆田人民的“大水缸”和重要的饮用水源地,其总库容4.35亿立方米,日供水能力55万吨。东圳水库水质关系到城厢区、荔城区、秀屿区、北岸开发区和湄洲岛等150多万人的饮用水安全。那么,东圳水库水质是否达标安全?自来水水质如何把关?日常饮用的自来水需要多少项检测?这天,我们跟随市环境监测中心站一行人员来到东圳水库,亲历水样采集,探访水质现场监测过程。

  这天上午8点多,我们跟随监测中心站一行人员来到东圳水库坝头,准备乘船前往库面采集水样。该站总工程师史晓卫告诉我们,为了密切跟踪东圳水库水质变化情况,该站对这一重要的饮用水源地进行饮用水109项全指标监测。这次,他们要到水库的取水口、库心、进水口采集水样,进行66项饮用水指标的监测。

  站在水库大坝上放眼望去,10平方公里的库面群山环抱。来到水库边,只见碧波荡漾,水体清澈。阵风吹过湖面,挟来一丝寒意。

  我们穿上救生衣,搬上监测仪器等,就驱船驶往临近大坝的出水口。一艘小船乘坐了10个人,让我们心里有些紧张,但监测人员早已习惯水上作业,正忙着测试设备仪器等,浑然不顾船体摇晃。

  史晓卫担任此次采样的记录员,他拿出一张《环境水样采集记录表》,坐在船头,开始填写当日气温、天气情况、采样时间段、库面周围情况等基本内容。监测中心站自动监测室主任陈中健则拿出水深测量仪放进水里,利用红外线感应,测出此处水域水深为39.1米。根据这一水深,该站监测二室主任肖永兴和其他同事随后把取水的容器放进水里,分别在上层水面下0.5米处、中层水面下20米处、下层水面下38米处采集水样。

  史晓卫告诉我们,东圳水库的水按水质分成5层,经过对各层水质的检测,选择水质最好的那一层,通过引水隧道向水厂供水。因此,采集水样也要分层,通常分上、中、下三层进行采集。

  该站监测一室主任薛智群说,东圳水库水深一般在20米至50米,此处水域水深为39.1米,但下层水样一般要在河床之上1米左右进行采集。这样才可以不受水底浑浊水的影响,采集到更科学的数据。

  采取上来的水样,用贴着标签的瓶子和无菌袋子盛装着。我们数了一下,在取水口采集的水样就有37瓶水样,有些水样检测要求较高,所以用无菌袋子装着。而在船上,他们就通过七参数现场监测仪,对水温、酸碱度、电导率、浊度、溶解氧、叶绿素、藻青蛋白进行了数据分析。史晓卫说,进入秋冬季节,东圳水库的水质越来越好了。

  来自山西的史晓卫大学一毕业就来到莆田,一直从事环境监测工作。他说,环境监测,最辛苦的,要数样品的采集环节。一次采集往往就要好几个小时。冬天,乘船在水面采集水样,寒风吹得脸都要裂开;夏天天气酷热,头顶烈日工作,不一会儿就全身湿透。但为了150多万人的用水安全,监测团队友爱互助,也觉得温馨无限。

  上午10点半,监测中心站人员回到岸边,把采集的水样搬上岸,就又乘船出发,前往库心、进水口采样。直到中午12点半,他们才完成水样采集。

  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站长刘开国告诉我们,我市建立有较完善的水环境质量监测系统,包括木兰溪和萩芦溪两溪水质监测体系、全市内河42个断面水质监测体系、27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监测体系。除了每月3次的水中现场采集水样,还充分运用网络和数字远程传输技术、自动监测技术,在东圳水库等实现水质实时监控。

  在东圳水库水质自动监测站,一套自动留样装置24小时运行着。陈中健指着几条水管告诉我们,从水库抽上来的水样,通过这些管道进入自动化检测仪器,每3小时采样分析1次,每天监测8个数据。这次水中现场采集的水样,有些监测结果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才能分析完成。

  经过一周紧张有序的监测分析,昨日,我们从市环境监测中心站获悉,东圳水库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质标准,水质状况良好,符合饮用水源地水质要求,水质状况基本保持稳定,市民们可以安心饮用。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饮用水源地的水质安全对于城市供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构筑安全的水环境,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我们每个人都要担负起责任,共同保护水源地,让生命之水清澈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