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深化宜居环境建设 建设美丽幸福家园

13.01.2016  09:47

  

  福建省宜居环境建设指挥部办公室供稿

  

  海绵城市翔安试点区洋唐保障性居住项目

  

  开展万人保洁,延平区葫芦坵村面貌焕然一新

  

  晋安倾力打造省城最美栈道——金鸡山公园绿道

  2015年,福建省宜居环境建设行动全面深化,重点围绕“市政公用设施完善、美丽乡村建设、城乡景观改造提升”等三大方面,实施项目5163个,年计划投资1548亿元,实际完成投资1817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117%。

  持续推进市政提升“五千工程”,全省新增建成雨水管网1064公里、污水管网1151公里、供水管网1128公里(新建718公里、改造410公里)、燃气管网1015公里、市政道路1084公里、绿道1011公里、地下综合管廊22公里,改造城市病患桥梁30座,新增城市公共停车位1.05万个。“六江两溪”流域1公里范围内今年新增建成90个乡镇污水处理设施,新建成乡镇垃圾压缩转运站166座。新增城市建成区绿地面积3563公顷、城市片林176片、立体绿化120处。

  本刊选登的是各地创新工作,持续推进宜居环境建设,呈现出的新典型、新亮点。

   厦门

  以试点为契机 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作为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厦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海绵城市建设,明确要求厦门应以国家海绵城市试点建设为城市建设转型升级的契机,全力推进海沧、翔安试点区建设,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海绵城市建设,共同缔造“美丽厦门”。试点工作确保三年内取得良好成效,形成可示范、可借鉴、可推广的试点经验。

  通过试点工作摸索,厦门市初步明确以地区排水防涝、水污染防治和水环境改善为主要目标,逐步推进雨水资源利用,促进城市资源综合利用的海绵城市建设控制目标。通过海绵城市建设指标体系研究,按照用地性质科学细分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年径流污染控制目标等。颁布试行《厦门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及《厦门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规范》,初步建立海绵城市建设管控机制以及技术指导规范。

  建设试点方面,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期紧、任务重,厦门市克服设计技术储备不足、建设经验缺乏、新技术材料无定价标准等困难,加快推进项目实施。2015年厦门市两个试点区首批计划实施工程项目中开工建设33个,完工12个项目,开工面积4.56平方公里,完工3.03平方公里,完成计划投资6.07亿元。

  海沧区祥露小学、霞阳小学、新阳医院停车场作为最早建成的海绵城市建设改造项目通过新建植草沟、雨水花园、蓄水模块等雨水收集存储设施,新建蓄水桶、屋面树池、过滤池等雨水净化系统,同时也利用传统雨水排放系统进行雨水的溢流排放和错峰排放。经历数次降雨的考验,初见成效。海沧新景路作为全市首条“海绵”路,在保证城市道路、绿地原有功能的同时,合理规划用地布局与竖向设计,综合运用透水铺装、植草沟、路缘石开口等措施,有效控制道路雨水径流量和面源污染。翔安区建成全市第一个结合海绵城市理念,巧妙利用绿色屋顶、雨水花园、生物滞留带雨水立管,增加溢流井、穿孔排水管等措施的保障性安居工程。

  抓好试点工作的同时,厦门在全市推广海绵城市理念。一是编制全市域海绵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确定“十三五”期间全市海绵城市建设重点区域,逐步推进。二是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实施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建设,进行源头控制。玉荷里等首批6个老旧小区海绵城市建设改造基本完成。三是结合片区开发、学校建设、水系治理、道路建设,引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

  下阶段,厦门市计划立足试点建设,全面推进全市海绵城市建设进程。首先,科学梳理试点区范围内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积极推动项目落地,确保试点区海绵城市建设效应及进度。其次,寻求国内外海绵城市建设技术研究专家、机构的力量,全程指导厦门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工作;培育本地海绵城市建设实力,全面加强技术指导及研究工作;同时搭建市海绵城市建设信息化管控平台。第三,全面铺开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打造新城建设、旧城改造海绵城市典型示范项目。

   福州

  着力实施市政管网和二次供水设施改造

  福州市在大力开展两江流域水源污染治理的同时,着力实施市政管网和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全面提升城镇供水安全保障能力。

  福州市市政管网改造主要通过城建部门的统筹规划,结合道路改造同步进行,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费及多次破路给市民带来的不便。福州水司在管网改造中探索各种非开挖管道修复技术的可行性。如北区水厂水泥管通过分段采用不同工艺完成了不锈钢内衬修复,既保障了不间断生产,又提升了原水水质的可靠性。截至2015年底,福州市区管径100mm以上的市政管网总长达1951公里。给水管道中灰口铸铁管、水泥管由2004年占绝大多数比例降至2015年底17%,小口径镀锌管也随着户改逐步淘汰。通过改造,管网水质明显改善,用户水压明显提高,供水布局也更加合理。预计在未来5年内,福州市将全面完成老旧市政管网改造任务。

  针对二次供水设施改造问题,2005年,结合全国水价结构性调整,福州市在全省首批推行居民用水阶梯式加价、季节性加价和非居民用水累进加价的改革,并将水费加价的征收费用作为推动居民小区供水户表改造的专项资金。10年来通过专项资金、供水企业筹措资金和居民600元/户等三方共同出资,受惠用户达21.52万户。通过户改,全面更新小区的内部管道和二次增压设施,彻底消除原有供水模式下因管网老化漏耗严重和二次增压设施故障频发带来的安全隐患,且改造后供水企业跟进管理维护,解决了居民的后顾之忧,得到了用户的广泛好评。目前福州正在编列计划,争取在5年之内完成全市老旧小区的户改工作。

  对于尚未户改的小区,从2009年8月开始,福州市仅用两年时间就完成了居民小区供水的接收工作,消除了原有总表供水模式下,因小区内部漏耗水量无法分摊或因物业机构管理不到位带来的诸多供水矛盾,彻底解决了供水服务最后一公里“真空问题”。福州水司也成为全国首批全面实现抄收服务到户的供水企业,终端服务用户已超过了80万户。对于接收的老旧小区,福州市通过庭院管网改造及更新增压水泵等措施,重建了小区二次供水系统,进一步保障了居民用水安全。

  为了从源头上管理好居民小区的二次供水,2015年福州市启动了新建小区二次供水设施“建管合一”工作,在保障房项目中进行试点,探寻小区供水建设、后期二次供水有效管理的新模式,强化了材料采购、二次供水设施建设等诸多方面的标准。由供水企业把老百姓的安全供水职责主动承担起来,为居民筑起一道更加坚固的饮用水安全保护墙。

   德化

  污水管网建设 走在全省县城前列

  德化县城区污水配套管网以“与污水厂同步并适当超前”为原则,总体规划,分期实施,主干管按6万吨/日配套到位、支干管分期分片实施,老城区采用截流式合流制,新建区或新建排水管采用分流制建设。污水收集管网的主干管网已基本建成,建成区污水主干管网达96公里,覆盖了城区大部分居民区和部分工业区。特别是2015年投入1341万元,建设配套管网12.9公里,超额完成泉州市下达的年度建设任务。2015年污水处理量从2014的3.03万吨/日,提升到2015年的3.33万吨/日,污水处理率达90.1%,走在了全省县城前列。

  科学实施污水管网规划。德化县市政主管部门对县城污水源开展全面调查摸底,根据各个片区的排污情况,编制年度建设任务,任务分解到各个项目单位,市政公用局统一进行建设指导和督查,分清急缓安排施工进度。在片区改造时要求各项目业主必须将污水管网建设列入开发成本,与项目主体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建成,并做到新旧管网有效衔接,确保污水管网发挥最大的有效收集效能。

  已建成污水管网统一维护管理。2015年开展新旧管网普查75公里,对问题管网及时排除修复,对各项目业主已建成的睡眠管网进行打通连接发挥收集作用,由县市政公用局下属管网维护队统一维护管理,充分发挥已建成管网的效益。对新建项目,市政公用局提前介入进行业务指导,做到既监控建设质量,又缩短移交时间。

  用活政策,积极争取资金补助。在每一年度的市政项目建设县长现场办公会上,都将污水管网建设资金列入全县的财政资金拼盘,确保污水管网建设资金投入。同时抓住国家优先支持污水和垃圾处理项目的机遇,结合省、市已出台的有关政策,及时跟踪对接上级相关专项资金的项目申报。德化县还采取了取消化粪池、生活污水直排到市政污水管网的做法,业主的化粪池建设费用按四六分成,维护单位提取40%用于管网建设维护的费用。历年累计提取资金约600余万元,有效解决管网建设、维护问题。

   南平 建立“万人保洁机制” 破解农村卫生难题

  南平市通过建立“万人保洁机制”,大力推动农村环境卫生治理,探索出一条农村环境卫生常态长效的保洁新路子。

  建立专职保洁机制,开展日常清扫保洁。2014年以来,南平市将城市环卫机制导入农村,建立专职保洁员队伍,以行政村为单位,按每500:1的比例配备专职保洁员。目前,全市1637个村已配备保洁员5119名,配备率100%,达到每450人配备1名保洁员。同时,各地还创新机制,实行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鼓励农村卫生保洁实行市场化运营,全市有58个乡镇、281个村庄将卫生清扫保洁“发包”给社会环卫公司。

  建立财政奖补机制,解决保洁资金瓶颈。市、县(市、区)两级财政每年按农村常住人口每人奖补30元,其中市本级奖补10元,县(市、区)配套奖补20元。

  建立农户缴费机制,鼓励群众共同参与。南平市还以行政村为单位,按常住户每户每年60元标准适当缴交保洁费,全市已缴交农户45.7万户,缴交率达96%,收缴金额3285.14万元。同时,各乡镇充分发挥村民主体作用,通过建立“文明劝导队”,“巾帼服务队”,“老年协会”等方式,形成了主动参与和自我监督机制。

  建立督查考评机制,确保工作常态长效。将全市农村环境卫生检查考评工作纳入共建美丽南平综合考评成绩。建立了市、县、乡三级评价体系,加大考评力度和密度。2015年,根据每个季度的工作重点,制定量化评价指标,抽调部分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督查考评组,以暗访为主、明查为辅的方式开展检查评比。

  建立奖惩激励机制,促进工作落实到位。专门设立共建工作专项基金1500万元,每半年对县(市、区)进行评奖。对前三名的县(市、区)分别奖励30万、20万、10万元,对后三名且综合评分在60分以下的县(市、区)给予处罚20万、15万、10万元。同时,对行动慢、力度小、重视不够的地区和单位主要领导和相关责任人予以通报批评,限期整改;整改不力的,由县(市、区)效能办、文明办、共建办予以约谈,约谈后仍整改不到位的,取消文明单位评选资格。此外,还实行万人保洁工作单列考评,单列奖励,每季评奖一次,对得分在前三名的县(市、区)分别给予10万、8万、6万奖励,对连续两个季度位列倒数三名的县(市、区)罚款5万元,同时县(市、区)分管领导由市效能办进行约谈。

   晋安

  倾力打造省城最美栈道——金鸡山公园绿道

  金鸡山纵卧福州晋安河东岸,是唯一由环城山脉嵌入市区的支脉。古籍《闽中记》载:“秦始皇时,望气者云:此山有金鸡之祥”,故名金鸡山。金鸡山历史文化积淀深厚,自然生态保持良好,紧邻火车站、五四北路等城市主要聚居区。1997年2月金鸡山公园建成,。2003年后,公园曾一度破败,园容风貌差,游人越来越少。2012年,为满足市民健身休闲需求,福州市委、市政府将金鸡山公园改造提升列入环境综合整治和城市景观建设重点工程,由晋安区负责牵头组织实施。2015年,金鸡山公园一期、二期改造工程如期竣工,向市民开放。改造后的金鸡山公园焕然一新,形成由瀑布景区、环山路栈道、高空揽城栈道、山脊线栈道、南天照天君宫观以及正在建设中的温泉公园至金鸡山生态廊道等6大景观,成为福州市景观环境改善的一个缩影,吸引了众多游客。

  来到金鸡山,最受市民推崇的还是金鸡山绿道。金鸡山绿道以休闲、健身、揽城、观景为主要功能,选线采取“三环、一轴、多节点”设计,总长7.56公里,建设规模震撼,富有特色,被誉为福州最美栈道。这条绿道的设计建设有诸多创新:

  一是突出人性化设计。充分吸收国内外绿道规划设计的优点,植入先进的建设理念,采取小环与大环相结合的设计,形成环山路栈道、高空揽城栈道、山脊线栈道等三种类型。同时注重行人安全舒适性,全程实行无障碍坡道设计,即利用原有环山公路,采用悬臂外挑式建设,并多节点布局,沿线设置多个景观服务设施节点,建有12个观景休息平台和10个进出栈道出入口,满足不同群体的登山健身的体力需求。在这里“走路不观景、观景不走路”的传统登山观念荡然无存,推着婴儿车、轮椅游览栈道的游客时常可见。

  二是植入绿色生态理念。绿道依山峦起伏,穿林而过,不占用即有林地;地面铺设材料为黑刚玉环保地砖,抗耐磨,不炫光,脚感好;护栏采取钢柱和铝合金材料制作,做到安全性与耐久性相统一;沿线电力、消防、光纤网络等各类管线设置在栈道下方,充分体现了生态环保的理念。建设过程中,在尽量保留原有植被的基础上,在绿道两侧及一些重要节点,实施土壤改良、林相调整,新种植开花乔灌木和色叶植物20多种3500余株,有效提升了金鸡山的植被观赏性。改造后的金鸡山公园依然保留着大自然山林的原始风貌,山野情趣浓郁,负氧离子浓度高,空气清新,绿道两侧更呈现出“四季有花,春夏尤胜”的风貌。

  三是凸显高空揽城特色。金鸡山海拔较高,并深嵌城区,是揽城观景的绝佳位置。在设计上充分利用这个特点,沿着金鸡山最高处的山脊线,环绕主山脉一圈,修建东西走向的等高栈道,标高为80米至90米,由一根根柱子撑在空中,这些柱子最高的达27米,犹如空中走廊穿行山中。游客可通过蜿蜒在山林中的揽城栈道“穿山越岭”,欣赏山林景观等自然人文景观,饱览周边城市建筑。

   平潭

  地下综合管廊 助力共同家园建设

  平潭综合实验区作为一个新城,为了保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能管理,从新城建设伊始,就注重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在这座两岸同胞宜居宜业的滨海新城快速崛起的同时,代表“城市良心”的地下管道“大动脉”网络也正悄然成形。

  早在2011年平潭综合实验区就启动了综合管廊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首期规划综合管廊56.99km,其中干线综合管廊15.4km,支线综合管廊41.59km,纳入管廊内的管线主要有中高压电力、通信、给水、中水、直饮水等。通过四年的实践,初步构建了以两条主干线综合管廊为主,各片区支线综合管廊为辅,辐射全区的综合管廊系统。全区在建9条综合管廊,总长25km,已完成主体工程23km,投入使用4.7km,共完成投资18亿元,另有23km管廊正在开展前期工作。

  吸收台湾元素。台湾管廊建设起步较早,许多经验值得借鉴。为此,与台湾知名规划企业合作,平潭在总规中突出两岸共同规划建设的特色,城市干道路网框架整合了预留地铁路线及管廊的纳入空间。在近期开展新一轮的管廊专项规划修编工作中,将尝试导入GIS BIM前瞻技术。同时,掌握台湾在实践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兼容并蓄,消化吸收,积极突破优化。

  打造质量精品。设计了四大类型标准管廊断面(两种单舱,两种双舱),统一了附属构筑物设置原则。在国内尚未完全制定消防建设与验收标准的情况下,组织国内及台湾专家与设计单位编制消防设计导则,以指导全区综合管廊消防设计。从基坑开挖、主体浇筑、附属设备安装、竣工验收等环节全面推进标准化建设,采用先进的施工工法,确保施工安全及工程质量。

  增强造血能力。用足用好国家赋予的先行先试政策,采取PPP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公共设施项目投资。将已建的管廊中的10.2公里干线管廊及正在开展前期工作的28km管廊一同打包成一个PPP项目,面向社会资本进行推介,取得了良好效果。

  创新解决难题。随着建设步伐的全面提速,摆在当前的是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运营问题。平潭正结合PPP投融资的实施方案,对地下综合管廊管理条例、管廊取费标准进行进一步的测算、修订,为地方建设、运营管理提供参考依据;同时,积极探索综合管廊可配套的周边资源,尝试结合综合管廊周边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进行综合管廊建设,提升项目整体盈利,进而降低政府的负债。(福建日报)

福建日报评论员:团结奋斗办好福建的事情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文明
让文明礼让风气蔚然成风
  中国自古便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文明
福建沙县:移风易俗引领风尚 文明新风润泽乡村
  为破除陈规陋习,提高群众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文明
党的二十大报告单行本出版
  新华社北京10月25日电 习近平同志2022年文明
守的是人民的心
  人民至上。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