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三令五申刹中秋歪风 节日反腐渐有“套路”
4日,中纪委高层再度就中秋、国庆“两节”反腐做出部署。近期,从中央到地方,三令五申、细致入微的中秋反腐措施密集发布。从发布节日禁令,到搭建举报平台;从点名通报案例,到严格执纪监督,中纪委的节日反腐渐渐显现出“组合拳”特征。
中秋前各地三令五申 “逢节必令”成反腐惯例
距离中秋节还有4天,9月4日,中央纪委副书记、监察部部长、国家预防腐败局局长黄树贤做客中纪委监察部网站在线访谈节目。
他提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中秋国庆“两节”期间,要紧紧盯住用公款送月饼送节礼,用公款大吃大喝、安排私人宴请,突击花钱和滥发奖金、实物等容易发生的问题。
中新网记者注意到,这已是近期中纪委针对“公款送月饼节礼”第三次作出部署。
在此之前,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8月7日推出“每月e题”,邀请网友揭露公款送月饼节礼等“四风”。此后8月10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就此问题开设举报窗,同时每周通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案件。
其实,早在7月24日,盛夏时节,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就印发通知,要求国家机关中秋、国庆节假日严禁送礼、宴请、旅游、发放财物。此后,各地各部门纷纷发出“四风”禁令,目前,中纪委监察部网站上,已可以看到数十个中央部委和地方纪委针对今年中秋、国庆发出的禁令。
官方在中秋集中部署反腐,今年并不是先例。去年中秋国庆前夕,包括中办、国办、中纪委等在内,官方就曾数度作出部署,要求坚决刹住公款送月饼节礼、公款吃喝和奢侈浪费等等不正之风。
事实上,十八大以来,“逢节必令”已成中国官方的惯例。2012年12月,在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不久,中央纪委监察部就针对2013年元旦、春节发出通知,要求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加强廉洁自律。这份通知中,中纪委用了9个“严禁”。这也是十八大后,中央出台的第一个节日禁令。
此后,每逢元旦、春节、“五一”、端午、中秋、国庆等重要节庆,中国官方或发出通知,或部署检查,一道道节日禁令直指公款送节礼、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和奢侈浪费等不正之风。
节日禁令特点:提前量、高密度、精细化
近年来,官方在节庆前夕发出警示“风清气正”的禁令并不鲜见,但是,十八大后的节日禁令之所以备受关注,一方面有着反腐风暴持续的大背景,另一方面,禁令本身的提前量、高密度和精细化也颇为罕见。
提及禁令的提前量,2012年底,中纪委在距离2013年元旦还有4天时,针对元旦春节发出禁令;在2013年中秋前,中纪委的节前禁令提前了16天;在距离2014年新年还有两个月之际,中纪委就发出了“贺卡禁令”,在距离新年还有40天之际,发出“年货禁令”。
可以看出,中纪委将节日反腐的警示牌一再前移。
除了警示前移,中纪委针对节日发出的禁令也从“单一”趋向“多维”。例如,相较于以往形式单一的一纸禁令,十八大后,中纪委出现了针对同一节日发出多次禁令和警告的情况。
2013年中秋国庆前夕,当年8月底到9月16日,中纪委先后以通知、会议及调研等形式连续5次强调刹住中秋国庆期间公款送礼、公款吃喝和公款旅游等不正之风。密度之大,较为罕见。今年中秋前夕,中纪委依然保持着这种节前三令五申的特点。
此外,禁令更加精细化,也是十八大后节日反腐的鲜明特点。
如上文所述,十八大后第一个“年关”前夕,中纪委针对元旦春节发出的禁令,就用了9个“严禁”,涉及公款购礼品、公款宴请拜年、公车私用、滥发津贴、跑官要官、节日赌博等等。
除了禁令内容事无巨细,一些节前的专项禁令亦引人关注。在2013年中秋节前,2013年8月,中宣部等五部门下发禁令,狠刹晚会奢侈风。这一禁令被视为有意针对各地卫视的“节日晚会混战”。在2014年新年之前,中纪委的节前禁令还罕见的出现了“贺卡禁令”和“爆竹禁令”。